改革開放后黨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探索
與國企改革的路徑選擇【6】

作者:石建國    發布時間:2013-09-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國有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其自身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得以迅速增加。這一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於是社會上有些人提出,大型國有企業憑借體制優勢和壟斷地位,不斷擠壓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所謂的“國進民退”現象。他們認為,盡管在2005年和2010年國務院曾先后頒布過“非公36條”(2005年2月19日,《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共計36條。2010年5月7日,《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文件內容也是36條,又稱“新36條”。),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依然狹小。2008年11月,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關於當前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后,國家計劃到2010年底約四萬億元投資的絕大部分項目都落在了大型國企手裡。此外,某些行業國企還存在職工高薪酬、高福利,高級管理人員貪腐犯罪案件屢禁不止等現象。這都使國企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倍受關注。

我們知道,作為國有企業,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其他競爭主體一樣,理應做大做強,這也是所有企業的天職。而國有資本在我國經濟發展領域擔負著重要職能(這裡有個問題需要明確,就是國有經濟、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概念問題。國有資本是國有經濟的資本化形態,國有經濟是國有資本的實體化,而國有企業則是國有經濟和國有資本的主要組織形式和載體。)。那麼國資布局調整的困境在哪裡呢?有學者認為,困境就在於國有資產的形式和體制上,應改革國有資產實現形式,一方面使國有資本具有流動性,另一方面保障企業自主經營,做強做大。(參見陳清泰:《國企改革轉入國資改革》,《財經》2012年第13期。)換句話說,企業公司化改革未全部完成,是目前我國國有資本調整布局未到位的重要原因。

國資布局科學調整的重要前提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完善經濟體制的障礙與瓶頸,也越來越強烈地表現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定位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核心問題”的科學判斷,既凸顯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迫切性,也順應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

國企改革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滯后,這就使國有資本布局調整的任務,顯現出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特點。上述“國進民退”的提法,就是把國有資本布局調整中的暫時現象放大了,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發展完全對立起來了。更有甚者,有人認為隻能“民”進不能“國”進,國有經濟比重應該越小越好。這些觀點都是不符合實際的。其實,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市場邊界的不斷拓展,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不是誰進誰退的零和博弈,而是應該呈現“國民共進”的雙贏局面。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某些國有大企業的確存在著主業不集中的問題。在監管體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在國有資本戰略布局調整的過程中,國資與民資難免會發生磨擦,需要我們更妥善地解決。另一方面,我國的民營企業仍需要一個長時期的發展。某些重要的競爭領域,國資一旦退出,因為實力制約,民資一時未必進得來,而外資卻能趁機大舉進入,從而控制我國的經濟命脈。這絕不是國人所樂於見到的。因此,國資不能退的領域堅決不退。而一些民資可進的領域,國資要調整也需有先有后,統籌兼顧。總之,我國的國企和民企絕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補充、共同壯大的。

通過對最近十年來我國經濟改革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后,我們不難發現,國有大企業特別是央企,無論從國資布局還是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總的趨勢是正在朝著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方向前進。到2012年5月,全國國有企業改制面超過90%,中央企業及其下屬企業改制面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72.1%。(參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求是》2012年第10期。)關於未來國企改革的走向,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時期,國企正在向兩個方向集中,形成兩類國有企業:一類是具有公益性質的,定位於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另一類是競爭性領域的國有大企業,這類企業要進行改革,變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公司。(《“十二五”國有企業改革方向初定 國企將分公益性競爭性》,《人民日報》2011年12月14日。)

總之,在十六大后的這十年裡,國企改革突出表現為我們黨努力探索國有大企業與市場經濟最終相容的方式。盡管發生了一些爭論,但不容否認的是,國企改革不斷推進。在宏觀領域,國有資本進一步優化投資方向,集中於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微觀領域,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此外,國資監管工作也有很大進展。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整個宏觀經濟環境的逐步改善,我們相信,“國民共進、和諧發展”的局面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