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后黨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探索
與國企改革的路徑選擇【7】

作者:石建國    發布時間:2013-09-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

四、小結

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體制經歷了劇烈的變動,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關乎改革成敗。從體制變革和國企改革的互動軌跡中,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其一,經濟體制改革首先要求從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在計劃經濟時期,社會主義的三大標志就是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無論改革涉及到哪一個標志,都會引起激烈的思想爭論。改革前進的每一步,無一不是從實際出發破除舊的思想束縛,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經濟體制改革究竟採取何種形式、何種做法,關鍵是要堅持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的根本標准,看哪一種形式或做法更有利於國有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可以推定的是,未來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必定是理論突破和觀念更新的過程。

其二,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如何實現國企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國企改革從最初的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到企業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再到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國企改革發展,就其整個路徑的選擇歷程來看,就是不斷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相容的過程。當前,國有大企業改革仍然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改革順利與否,將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否最終建立起來。

其三,全面改革對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顧我國的改革歷程,改革的難題呼喚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推動改革取得突破,這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發展起來的問題,往往比不發展的時候更多。今后全面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不是降低了,而是進一步地加大了。因此,改革對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進一步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從而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作者石建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

原載: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