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大关系》的形成和传播——若干史实与观点的补充和辩证【6】

作者:邱巍    发布时间:2013-02-05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六、余论

需要说明的是,对《论十大关系》形成和传播中的史实和观点进行补充和讨论,不是否定《论十大关系》的经典文献地位,而是要更深入理解这种历史地位的由来。如果我们认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第47页。),那么就不能只狭隘地从毛泽东本人对文献的认识和阐释来评判文献的意义,而是要结合文献的实践和传播过程,结合中共领导集体对文献的阐释和发展来认识文献本身。

《论十大关系》是中共在社会主义建设起步阶段的重要理论探索,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代表性文献,也是中共领导集体共同探索的成果。毛泽东讲话开篇就说明,《论十大关系》是政治局听取汇报的结果。虽然毛泽东本人后来更多的是从调动各种力量、多快好省的角度来阐释《论十大关系》,但既不能由此否认中央领导层集体探索所体现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不能由此否认《论十大关系》在此后所发挥的巨大历史作用。曾任中顾委秘书长的李力安说:“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体曾为扭转探索中的失误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进行过多次艰苦的努力,而每一次努力都无一例外地把《论十大关系》及其所阐述的观点作为纠正错误的指导思想。”(李力安:《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纪念〈论十大关系〉讲话发表40周年》,《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6期。)这样的判断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说过:“在目前形势下,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农轻重关系、城乡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现在的农业基础没有办法负担这样规模的工业。工业本身也不平衡,没有办法继续均衡生产,也没有办法支援农业,支援市场,兼顾国防,比例的失调极其严重。”(《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09页。)邓小平1975年在主持中央工作时,“各方面关系非常复杂,斗争尖锐。很需要用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做指导来处理好各种关系……邓小平重视《论十大关系》的原因,在于他要用毛主席论十大关系做理论依据,统一大家的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程中原:《与哈佛学者对话当代中国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页。。1976年底《论十大关系》的公开发表,确实也为揭批“四人帮”,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大规模的宣传教育运动,并不只是让全国上下学习文献本身,更是由此为契机,开辟新的历史。

综上所述,对《论十大关系》形成和传播相关史实和观点的考求,重建文献的背景和语境,不仅有助于对文献本身有更深切的把握,也有助于对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艰辛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将使我们对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更清醒的认识。应当明确的是,对今天所处方位的确定性和所走道路的正确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历史发展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之上的,而非相反。(本文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