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界关于一九六二年中印边境战争的研究述评【6】

作者:陶季邑    发布时间:2013-03-15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就对中印边境战争的起因、过程、其他国家态度、性质和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到了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除了继续坚持冷战时期的一些看法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或新的分析。

当然,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学术界在相关研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不足为以下两点:

其一,一些学者的相关叙述不够准确或全面。例如,关于战争第二阶段的起因问题。事实上,1962年11月14日和16日,印军就在中印边境上向中国边防军再次发动了进攻。之后,中国边防军才被迫展开了第二阶段的自卫反击战。但是,费正清在相关著作中叙述中印边境战争第二阶段的史实时,却没有提及印军再次发动进攻这一重要背景(〔美〕费正清著,傅光明译:《观察中国》,第160页。)。这样的叙述显然不够准确和全面。再如,关于战争期间苏联立场的问题。麦克法夸尔在其相关著作中指出:苏联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保持了中立(Roderick Macfarquhar, 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Volume 3: The Coming of the Cataclysm 1961—1966, p.468.)。而塞克斯顿等人则在相关著作中认为,苏联在此战争期间支持印度(Alan Hunter & John Sexton, Contemporary China.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99, p.182.)。这两种描述显然都不够准确,忽视了苏联在战争期间复杂的态度变化过程。

其二,有的学者所做的推测不够合理。例如,有的学者推测说,如果1962年中国对印度不选择战争,或者只选择轻型的破坏性袭击,那么当今印度对中国造成的威胁就会少一些(John W.Garver, “China’s Decision for War with India in 1962,” in Alastair Iain Johnston and Robert S.Ross, eds.,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p.125.)。这种推测明显是不合理的,不能成立。

总之,尽管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美国学术界对中印边境战争仍然做了许多有益探讨,并形成了一些相关成果。对于中国学者来说,这些成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作者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