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辩证关系【9】

作者:张启华    发布时间:2013-09-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分享到 :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理论,是深刻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新的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10](p234)

此后,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又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表明我们党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化、日趋成熟,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60年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要把握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头30年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是紧密联系的。这60多年中,发展最快、最健康的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但历史不能割断,这30多年的发展与前30年的发展分不开。前30年,虽历经挫折,但整个看来成绩是主要的,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提供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经验。正因为有这些正面经验可以继承,有这些反面经验可供鉴戒,才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是在深刻反思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才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

(作者张启华,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 参 引 文 献 ]

[1]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第1版。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00页。

[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页。

[8]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9] 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第1版。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271页。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