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與黨史研究【2】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3-01-25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了在20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但是,未能從根本上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十二大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和進行全面改革的綱領,由此開創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鄧小平同志在大會開幕詞中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把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旗幟。

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十四大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入黨章。

十五大提出了21世紀前50年“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將其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強調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十六大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13年的基本經驗,闡述了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黨章。

十七大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寫入了黨章。

貫通黨的90年歷史,對我們黨迄今為止召開的18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黨和國家的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個全面的回顧,有助於我們從宏觀上認識和把握黨的歷史,更加深刻地認識十八大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深刻地探尋和總結歷史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