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與黨史研究【7】
(四)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的重要講話中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我們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那麼,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闡述的呢?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從新的角度進行了新的概括和新的總結,並第一次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個基本要求。
第一,報告是從我們黨90多年帶領人民奮斗的歷史來闡述的,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這是胡錦濤同志在2011年建黨90周年講話時講的,這次又進一步作了強調和重申。這種總結有歷史厚重感,對於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更有底氣。這也說明我們黨為什麼重視歷史,就是因為我們正確的總結歷史,可以從中獲得智慧和力量。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重大命題的時候,他說這是總結長期歷史所得出的基本結論。當時,我們黨才成立60多年,新中國才建立30多年,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而現在建黨90多年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改革開放30多年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如此波瀾壯闊。我們黨繼續總結經驗,進一步總結經驗,一次次走進歷史,一次次深化認識。毛澤東同志曾說過:“讀歷史是智慧的事”,“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這樣的回顧和總結,能夠堅定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信念。報告敘述歷史寫了四段話,對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創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四個歷史時期,四個領導集體,用了四個“成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報告說清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多年來,學術界、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一致,有爭論。現在報告講清了、講明了。報告說,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第二,報告從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很有高度,很有深度,很有創意,很有新意。黨的十七大講了道路和理論體系,胡錦濤同志在建黨90周年的講話,增加了制度,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這次報告又從三個方面進一步作了重申和論述。那麼,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呢?按照報告的闡述,道路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一二三四五。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步走戰略,四個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這條道路除了總道路外,還有許多具體道路,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由總道路和一系列具體道路構成了這條道路的全部內容。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呢?理論體系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二二三,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兩次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兩個理論是一脈相承和繼承發展的關系。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呢?制度的內涵概括起來就是:一三一一四,即一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三個基本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基層群眾自治),一個法律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一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四個體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報告還闡述了三者的辯証關系即道路是實現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還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強調總依據是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強調總布局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強調總任務是因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以上這些闡述完整清晰地勾畫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面貌,反映了我們黨對三大規律(人類社會、社會主義建設、共產黨執政)認識的深化,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有了更加清醒更加准確的把握,更加堅定我們對道路的自信,對理論的自信,對制度的自信。
第三,報告提出了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個基本要求。這八個基本要求是以八個必須堅持來強調的:一是人民主體地位,二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三是推進改革開放,四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促進社會和諧,七是和平發展,八是黨的領導。這八個基本要求,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怎樣才能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問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因為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是因為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因為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是因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是因為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這些話有些是新話,有些是老話,但這些新舊表述組合到一起則充滿了新意。這些基本要求,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又是對新鮮經驗的總結﹔既著眼於現實,又著眼於未來。這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革攻堅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難點問題、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積極回應,是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正確指引。中央認為,這些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十八大對基本要求的提出,使我們經常講的四個基本變成了五個基本,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基本路線是十三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理論是十四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綱領是十五大確定下來的,基本經驗是十六大確定下來的,基本要求是這次十八大提出和確定下來的。
第四,報告還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問題。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這個問題呢?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黨內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報告專門闡述和再次重申了三個沒有變(國情、主要矛盾、國際地位),闡述了兩個牢牢,即牢牢把握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闡述了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必須把一個中心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強調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努力實現到建黨100年和新中國成立100年時的兩個奮斗目標。
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的闡述,涉及的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踐問題﹔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尤其是對四個歷史時期、四個領導集體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中的關系進行的深刻論述,不僅解決了對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定位和歷史關系問題,也將改革開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歷史貫通了起來,給予每個歷史時期以科學的評價,揭示了歷史的發展過程和思想邏輯。這一部分對我們黨史研究工作者來說十分重要,對我們搞好黨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