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與黨史研究【4】

作者:曲青山    發布時間:2013-01-25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分享到 :

三、對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部署的學習認識

十八大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對今后工作做出了新部署。這裡我作一個簡要的歸納和梳理,並提出記述黨的歷史和研究黨的歷史的關注點、聚焦點。

(一)關於十八大的主題

十八大報告一開頭就闡明了這次大會的主題。而大會的主題就是大會的旗幟、大會的靈魂、大會精神的根本標志。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最緊要、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大會主題。隻有這樣才能全局在胸、綱舉目張,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貫徹。那麼,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大會的主題是如何闡述的呢?報告指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大會的主題共82個字,表達了四層意思。報告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調的是旗幟問題,明確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堅持舉什麼旗。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強調的是道路問題,明確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堅持走什麼路。報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強調的是精神狀態問題,明確規定了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要保持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強調的是奮斗目標問題,明確規定了我們黨在今后五到十年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主題如此突出地強調這四個問題,是因為這四個問題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是四個重大問題、四個根本問題,是基於我們黨對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斷,是基於我們黨對黨和人民長期實踐的精辟總結和提升,是我們黨對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心願和期待的集中回應、庄嚴承諾,也是我們黨對國際社會、國際輿論所關注的中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根本走向的明確宣示。

我們黨自成立至今,已召開了18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大會的報告中直接闡明大會的主題是從黨的十五大開始的。在這之前,十四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任務”,十三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中心任務”,十二大報告的表述是大會的“使命”。除此之外,在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類似的概念進行表達,但實際上都有一個提出、確定任務和明確主題的問題。黨的八大的主題是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上以大會的目的和宗旨來闡發的,在八大的開幕詞中,毛澤東講到了大會的任務。黨的七大的主題是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決議中以大會的中心任務來確定的。歷次黨的代表大會都要面對主題問題,提出和確定主題問題,用簡明的語言進行最精煉最直接的表達和概括,其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正確分析形勢,確定歷史任務,提出正確主張,制定行動綱領,明確前進方向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好,我們黨就前進,黨的事業就發展﹔回答和解決得不好,我們黨就遭受挫折,黨的事業就受到損失。比如,黨的一大、二大回答解決得好,黨的一大定名和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黨的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和革命性質,明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重申了黨的最高綱領,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章程。再比如,黨的九大和十大對這個問題回答和解決得不好,這兩次大會提出和堅持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留下極其慘痛的教訓。又比如,黨的十二大至十八大對這個問題回答解決得好,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考察這幾次代表大會報告的標題,就可以對這幾次大會的主題略見一斑。十二大報告的標題是《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十三大報告的標題是《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十四大報告的標題是《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十五大報告的標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六大報告的標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七大報告的標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十八大報告的標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是這7次大會主題中的關鍵詞。這7個大會的主題,體現和反映了黨的事業的繼往開來和承前啟后,體現和反映了黨的思想理論的開拓創新和與時俱進。

學習黨的十八大主題,對黨史研究提出了一個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