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與黨史研究【3】
二、對十八大報告框架結構的學習認識
十八大對大會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對十八大報告專門講了一段話,對報告作了全面准確的定位和評價。這段話代表了所有十八大代表的心聲,也代表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心聲。習近平同志說:“黨的十八大報告勾畫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為我們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這段話對十八大報告的定位和評價高屋建瓴,簡明扼要,言簡意賅。
十八大報告約3萬多字,除導語和結束語外,共有12個部分,其框架結構和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大板塊:第一大板塊是導語和第一至第二部分,是報告的總論,主要論述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論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大板塊是第三至第八部分,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具體展開,分別就目標要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作出論述和部署。第三大板塊是第九至第十一部分,分別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四大板塊是第十二部分和結束語,主要是對下一步黨的建設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並向全黨就完成時代和人民所賦予的歷史使命發出號召。
從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看,我們黨成立后,一大的中央局和二大至四大的中央執行委員會以及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員會必須向大會報告工作,這基本成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定制。從報告的稱謂看,有政治報告、工作報告、專題報告、報告之分。黨的二大的中央局,三大至四大的中央執行委員會,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員會都要向大會作報告,向大會所作的報告有時稱政治報告,有時稱工作報告,有時稱報告。二大、三大、四大稱工作報告,五大稱政治與組織的報告,六大至十一大稱政治報告,從十二大至十八大稱報告。
下面,我想著重講一下十二大至十八大報告的框架結構問題。這7個報告所設置的問題即二級標題,十二大報告是6個,十三大報告是7個,十四大報告是4個,十五大報告和十六大報告是10個,十七大報告和十八大報告是12個。
十二大報告的6個題目是:一、歷史性的轉變和新的偉大任務﹔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高漲﹔三、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四、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五、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六、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
十三大報告的7個題目是:一、歷史性成就和這次大會的任務﹔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三、關於經濟發展戰略﹔四、關於經濟體制改革﹔五、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六、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七、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
十四大報告的4個題目是:一、14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二、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三、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對外政策﹔四、加強黨的建設和改善黨的領導。
十五大報告的10個題目是:一、世紀之交的回顧和展望﹔二、過去5年的工作﹔三、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綱領﹔五、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六、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八、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九、國際形勢和對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十五大報告首次將文化建設和祖國和平統一單列題目。
十六大報告的10個題目是:一、過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經驗﹔二、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四、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五、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六、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七、國防和軍隊建設﹔八、“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九、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十六大報告首次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國防和軍隊建設單列題目。
十七大報告的12個題目是:一、過去5年的工作﹔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五、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六、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八、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九、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十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十七大報告首次將社會建設單列題目。
十八大報告的12個題目是: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總結﹔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四、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五、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七、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八、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九、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十、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十一、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十二、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單列題目。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所列題目的數目雖然不同,但是,報告的框架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一致的,報告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比如,報告都要對過去5年工作和一個時期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基本經驗進行總結﹔都要闡述過去5年和一個時期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我們黨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都要闡述和判斷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都要對今后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明方向,提出奮斗目標。再比如,報告都要對創新的重大理論成果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論述,確定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都要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改革和發展的各項任務進行部署﹔都要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和平統一、外交工作和對外政策予以闡明﹔都要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而且,我們注意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貫穿7次黨的代表大會的一條主線十分鮮明,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十八大報告,研究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並進行比較研究,應該成為黨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