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與黨史研究
當前,全國全黨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央要求,要充分認識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義,認真研讀黨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學,聯系實際學,在“七個深刻領會”上下功夫。對於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來說,更應該聯系黨史研究工作的實際,更加深入地學習和認識十八大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以及十八大報告的框架結構,更為深刻地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部署以及十八大號召全黨學習黨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對十八大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的學習認識
在黨的歷史中,黨的會議一般分為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黨的中央全會、黨的政治局會議,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會議等。在黨的整個會議體系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作用,一般說來更為突出和重要。我們黨迄今為止共召開了18次全國代表大會。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首先就要充分認識十八大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胡錦濤同志指出: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的大會、繼往開來的大會、團結奮進的大會。第一句話是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屆七中全會上講的﹔后面三句話是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閉幕時講的,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員時又作了重申。這幾句話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十八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和大會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這一句話內涵十分豐富,包含對時代主題、國內外形勢、歷史方位、基本國情、奮斗目標的認識和判斷。而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三句話則是對大會取得成果所給予的結論。大會載入史冊的有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實現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興旺、薪火相傳、后繼有人。外電對此紛紛評論,認為中共“新領導集體堪當重任”。第二件大事是大會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定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對此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我們國家今后的改革發展有了“定海神針”。
黨史研究要有歷史眼光和視角,由此,我們聯想到一大至十七大,這1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對這1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我們黨是如何評價的呢?黨的這17次全國代表大會,除個別幾次大會外,在黨的歷史上都有重大意義,都對中國歷史產生了積極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第一個決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
三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四大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比較完全的規定。
五大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提出了爭取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建立革命民主政權和實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確原則,但對領導權如何爭取、對土地革命如何實行、對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如何對待,特別是對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如何建立,都沒有提出有效措施。所以,這次大會沒有承擔起挽救革命的任務。
六大認真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了基本正確的回答,集中解決了在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兩大問題上的錯誤認識。但在階級關系、工作重心、革命長期性等問題上也存在一些缺點。
七大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八大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的主要矛盾變化,確定了正確的經濟、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針。這次大會對我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並且具有長遠意義的成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九大肯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並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黨章。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