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史、黨史人物研究和傳記寫作的若干問題【2】

作者:程中原    發布時間:2013-02-05   
分享到 :

指導思想問題

毫無疑問,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做指導,也就是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做指導。

概括地說,我以為,是一句話八個字:實事求是,全面科學。鄧小平說過:“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3]

具體地講,是三個原則八條要求。

必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承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這就是上面說過的,唯物史觀在肯定群眾創造歷史的同時,也承認個人的歷史創造作用,歷史人物對社會發展能起到加速或延緩的作用。要從這個根本點上來研究和評價人物。

二、從歷史實際出發,客觀地、唯物地研究和評價人物。

三、用辯証的方法,歷史地、全面地研究和評價人物。

注意符合、盡力達到八條要求:(文中粗體是引者加的)

1.研究和評價歷史人物,應當從歷史事實出發;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個人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必須考察個人活動背后的社會歷史條件,發現歷史規律,才能了解歷史活動的實質。(馬克思論《濟金根》的悲劇時說:“這就構成了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之間的悲劇性沖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560頁)

2.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欲望而是從所處的歷史潮流來看歷史人物的動機。

3.判斷一個人,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一個行動,勝過十打綱領)。不但要看他們做什麼,還要看他們怎樣做。

4.判斷歷史功績要看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什麼新的東西;看他們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加速的作用還是阻撓、延緩的作用。

5.不是孤立地而是把歷史人物的活動聯系起來考察。

6.應當具體地、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對其著作也應作全面分析。

7.應當從發展的觀點並放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如實地評價歷史人物。

8.應當指出前人的歷史局限性,但不要苛求於前人。

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本書和一個范例。一本書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歷史人物評價問題》,黎澍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個范例是:鄧小平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粉碎“四人幫”以后,鄧小平領導全黨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作出正確恰當的、全面科學的歷史評價,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繼續前進,創造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辯証法評價偉大歷史人物的范例,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人物評價問題的理論。

我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在歷史轉折過程中鄧小平怎樣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在這篇文章中指出:“重溫鄧小平在歷史轉折過程中怎樣堅持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對客觀公正地、科學地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寫好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也是有意義的。”

正確評價毛澤東的功過是非,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歷史作用和指導意義,這是確立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的前提。從批判“兩個凡是”開始,到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鄧小平在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過程中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正確評價毛澤東,堅持毛澤東思想,是貫穿全過程而又具關鍵性的一個方面。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基本原則,並作了具體分析和精辟論述,提出明確要求。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八個大字[3]。他指出:一、歷史決議要集中講毛澤東的功績和正確的東西。他說:“總之,中心問題是兩個,一個問題是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還是錯誤是第一位?第二,我們三十二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成績是主要的,還是錯誤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團,還是光明是主要的?”[4]他認為:“毛澤東同志晚年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錯誤,要講,但是要概括一點,要恰當。主要的內容,還是集中講正確的東西。因為這符合歷史。”[5]二、要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寫清楚。他要求“要把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今后還要繼續貫徹執行的內容,用比較概括的語言寫出來。”[6]“要給人一個很清楚的印象,究竟我們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堅持毛澤東思想,指的是些什麼內容。”[7]他還要求:“要寫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8]寫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9];“我們黨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們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0]“要說清楚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同志有哪些貢獻。”[11]三、要毫不含糊而又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批評毛澤東的錯誤。鄧小平指出,對於毛澤東同志的錯誤“一定要毫不含糊地進行批評,但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分析各種不同情況”[12];“不能寫過頭。寫過頭,給毛澤東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13]鄧小平按以上要求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的發展階段毛澤東的功過作了簡要的分析。

鄧小平還對怎樣做到“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提出並運用以下原則:(1)從不同角度區分,把毛澤東的錯誤放在恰當的位置上。一是把功績與錯誤的主次加以區分,肯定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二是把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毛澤東晚年錯誤加以區分,明確毛澤東思想不包括毛澤東的錯誤;三是把作為偉大革命家的毛澤東所犯的錯誤同陰謀家、野心家林彪、“四人幫”所犯的罪行加以區分,指明其性質的根本不同。(2)要著重分析錯誤的歷史背景,不能把錯誤的原因歸結到個人品質上去。(3)不能把錯誤的責任放在毛澤東一個人身上。(4)不提毛澤東的錯誤是路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