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史、黨史人物研究和傳記寫作的若干問題【6】

作者:程中原    發布時間:2013-02-05   
分享到 :

下面舉一些例子,作一點分析,來說明第三、四兩個問題。

人從事出,論從史出

例一:在對《遵義會議決議》內容作了具體分析之后,又作了總的概括評論,然后肯定張聞天的歷史貢獻。對決議和張聞天結論性的話是這樣寫的: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稚達到成熟。《遵義會議決議》是這次會議的最主要的文件。它是反“圍剿”戰爭經驗教訓的歷史總結,是黨和軍隊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以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為指導,又是對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的第一次系統論述,是在全黨、全軍開展與深入進行“反對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的斗爭”,“徹底糾正過去軍事領導上所犯的錯誤,並改善軍委領導方式”,實現“從陣地戰戰術(短促突擊)到運動戰戰術的堅決的迅速的轉變”的綱領性文獻,為中央紅軍與全國各地紅軍突圍轉移和粉碎“圍剿”,取得長征的勝利,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作為“提綱”的執筆者和“反報告”的發言人,《決議》的起草人和扎西會議的主持人,張聞天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張聞天傳》第143頁)

從《遵義會議決議》聯系張聞天的思想發展歷程,簡評轉變的必然性,說明擔任總書記是歷史的選擇。這一段話是這樣的:

《遵義會議決議》也是張聞天擺脫“左”傾教條主義,轉變到正確路線上來的標志,是他思想飛躍的一個界碑。《決議》採用了張聞天自福建事變至長征前夕發表的不少文章中的若干正確思想、觀點以及表述這些思想的用語。聯系張聞天的革命經歷與思想發展,完全可以看到張聞天遵義會議“轉變”的必然。這是他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又接觸了中國革命實際,從理論與實踐、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中逐步認識“左”傾錯誤,逐步認識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規律的結果;是在黨內矛盾斗爭中,從思想、理論到路線、方針、政策,分清了是非,徹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肯定並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思想的結果。張聞天的轉變完全出於自主、自覺,沒有一點被動、勉強。這也說明,政治局多數同志推舉張聞天代替博古任黨中央總書記不是出於偶然,而是歷史的選擇。《(張聞天傳》第144頁)

寫張聞天在1941年九月政治局會議上自覺檢討之后,有一段對張聞天從遵義會議前后直到此時的功勞和他對錯誤不斷檢討的概述,然后有兩句評論,一句贊揚,一句講好的影響:“張聞天責己如此之嚴,對黨如此之忠誠,令人敬佩。他的服從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為第三次‘左’傾路線統治時期犯錯誤的同志做出了樣子。”《(張聞天傳》第301頁)

敘述“文化大革命”中張聞天接受外調后有幾句評論:“張聞天在自己不斷挨斗,蒙受不白之冤的時候,以確鑿的事實,為許多同志洗刷掉潑到他們身上的污水,証明他們的清白。無論以舊道德還是以新道德來衡量,都是令人敬佩的。”(《張聞天傳》第466頁)

“文化大革命”中關於六十一人案講張聞天明知前途凶險,但是沒有屈服於壓力。敘事之后有幾句評論:“‘時窮節乃見’!張聞天的回答,表現了共產主義知識分子至大至剛的一身浩然正氣!”“‘逼供信’這一套,在張聞天這裡是沒有用處的。”《(張聞天傳》第4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