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史、党史人物研究和传记写作的若干问题【6】

作者:程中原    发布时间:2013-02-05   
分享到 :

下面举一些例子,作一点分析,来说明第三、四两个问题。

人从事出,论从史出

例一:在对《遵义会议决议》内容作了具体分析之后,又作了总的概括评论,然后肯定张闻天的历史贡献。对决议和张闻天结论性的话是这样写的: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达到成熟。《遵义会议决议》是这次会议的最主要的文件。它是反“围剿”战争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指导,又是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第一次系统论述,是在全党、全军开展与深入进行“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实现“从阵地战战术(短促突击)到运动战战术的坚决的迅速的转变”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央红军与全国各地红军突围转移和粉碎“围剿”,取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作为“提纲”的执笔者和“反报告”的发言人,《决议》的起草人和扎西会议的主持人,张闻天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张闻天传》第143页)

从《遵义会议决议》联系张闻天的思想发展历程,简评转变的必然性,说明担任总书记是历史的选择。这一段话是这样的:

《遵义会议决议》也是张闻天摆脱“左”倾教条主义,转变到正确路线上来的标志,是他思想飞跃的一个界碑。《决议》采用了张闻天自福建事变至长征前夕发表的不少文章中的若干正确思想、观点以及表述这些思想的用语。联系张闻天的革命经历与思想发展,完全可以看到张闻天遵义会议“转变”的必然。这是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又接触了中国革命实际,从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中逐步认识“左”倾错误,逐步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规律的结果;是在党内矛盾斗争中,从思想、理论到路线、方针、政策,分清了是非,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肯定并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的结果。张闻天的转变完全出于自主、自觉,没有一点被动、勉强。这也说明,政治局多数同志推举张闻天代替博古任党中央总书记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历史的选择。《(张闻天传》第144页)

写张闻天在1941年九月政治局会议上自觉检讨之后,有一段对张闻天从遵义会议前后直到此时的功劳和他对错误不断检讨的概述,然后有两句评论,一句赞扬,一句讲好的影响:“张闻天责己如此之严,对党如此之忠诚,令人敬佩。他的服从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为第三次‘左’倾路线统治时期犯错误的同志做出了样子。”《(张闻天传》第301页)

叙述“文化大革命”中张闻天接受外调后有几句评论:“张闻天在自己不断挨斗,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以确凿的事实,为许多同志洗刷掉泼到他们身上的污水,证明他们的清白。无论以旧道德还是以新道德来衡量,都是令人敬佩的。”(《张闻天传》第466页)

“文化大革命”中关于六十一人案讲张闻天明知前途凶险,但是没有屈服于压力。叙事之后有几句评论:“‘时穷节乃见’!张闻天的回答,表现了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至大至刚的一身浩然正气!”“‘逼供信’这一套,在张闻天这里是没有用处的。”《(张闻天传》第4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