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4】
(三)关于根据地研究
关于白雀园肃反。1931年白雀园肃反是鄂豫皖苏区史上的重大问题,关于肃反发生原因,以前研究多将其归结为张国焘个人野心和沈泽民、陈昌浩等人“左”倾教条主义。张永《鄂豫皖苏区肃反新探》(《近代史研究》第4期)在肯定上述原因的同时指出:当时鄂豫皖红军中确实存在严重纪律问题,需大力整肃;20世纪30年代初政治派系极为复杂,斗争残酷,真假难辨,易诱发冤案;红4军干部在南下行动中对抗中央分局,违反了“党指挥枪”原则。白雀园肃反中被杀人数,并非许多学者所认为的2500人,而是约有800人作为反革命组织成员被捕,其中小部分被杀,另有超过1500人作为富农等阶级异己分子被逐出红军。
根据地建设的社会史研究持续升温,相关成果颇丰。李里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问题——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心》(《抗日战争研究》第2期)、胡永恒《陕甘宁边区民事审判中对六法全书的援用——基于边区高等法院档案的考察》(《近代史研究》第1期)、郝平《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煤矿业发展》(《抗日战争研究》第3期)、王海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出版业述略》(《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谭虎娃、高尚斌《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与林木保护》(《中共党史研究》第10期)等,就根据地的政治、财经、法制、文教等展开研究。其共同特点在于:注重史料挖掘、对现有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更为细化。
(四)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
2012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龙新民《高举党的先进文化旗帜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概括了《讲话》五点启示,即重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和发展党的文艺思想、建设宏大的文化队伍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张志伟、栾雪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及其特点——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社会科学战线》第6期),以《讲话》为切入视角,阐述党的文艺政策,集中反映了为抗战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取得抗战胜利、推动民族解放起了巨大作用。
关于《讲话》的产生背景、发表和修改过程。王治国《“党应当制定一个文艺政策”——1941年6月萧军在延安向毛泽东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议》(《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9期),就萧军向毛泽东建议“党应当制定一个文艺政策”的时代与社会状况,以及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筹备和召开过程,进行了史料性梳理。王建国《〈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3年正式发表的缘由》(《党的文献》第4期)认为,《讲话》形成于1942年5月却选择在1943年10月发表,这与当时国共冲突加剧、党内“阶级教育”的需要以及宣传毛泽东思想有直接关系。谷鹏飞、赵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四次修订的背景及其诠释学意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指出,《讲话》的四次修订,既是文本去政治化、去工具化的过程,也是其实现经典化、神圣化的过程,显现出丰盈的历史诠释学意义。可见,学界相关研究已较为深入。
(五)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有关问题研究
关于皖南事变。刘大禹《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中共党史研究》第2期)利用《蒋介石日记》,从蒋介石本人态度转变的视角解读认为,皖南事变的发生与平息与国际势力的介入息息相关,国共冲突是国际势力角逐的表征。这是从外部视角研究皖南事变的新成果。
对抗战时期中共有关政策、战略的研究。侯竹青《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伪军政策再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第9期)认为,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伪军政策在理论层面是“打”“拉”结合,在实践层面则经历一个从“打”逐步演变到“打”“拉”灵活结合的过程,实践和理论的互动使伪军政策更加完善,反映出中共非同一般的应变和危机处理能力。王骅书、王祖奇《抗战期间中共“发展华中”战略研究辨析》(《抗日战争研究》第4期)提出,不能将1940年新四军、八路军主力苏北会师仅解读为“发展华中”,两军会师有更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中共基于抗战全局及战后格局长远考虑的标志事件。
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石仲泉《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纪念延安整风运动70周年》(《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第6期),在肯定这一运动具有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实现党的思想统一、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步伐、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指导思想等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路线斗争过火、“抢救运动”混淆两类矛盾、过分突出个人等三大缺陷。齐卫平《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进程中的一个创举——纪念延安整风运动七十周年》(《中共党史研究》第4期)指出,延安整风运动不只是一次党内教育活动,更是一个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一直延续到40年代前半期党的思想建设的过程性事件,它将党的建设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另外,在解放战争研究方面,关于解放战争的时限,岳思平《解放战争究竟是三年还是四年》(《中共党史研究》第1期)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于1949年9月30日结束,但解放战争并没结束。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至6月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才是解放战争的下限。解放战争时期是从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解放战争则是从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均是四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