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与现实【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邓小平始终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之一。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民主。在同一词汇之下,可以涌动着有巨大分歧的观念。如果我们把民主理解为“人民的统治”,那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大方向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民主政治明确与“政治发展”联系起来,是党的十六大的贡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4、29页。这里,在中共中央的文献中,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学术界、理论界常用的术语:“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称其为“社会主义”,是因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类型。称其为“中国特色”,一是因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赖以运转的经济社会基础既不同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也不同于西方或其他国家,这是政治体制需要变革但又不能照搬其他国家模式的基础性条件。二是国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属于巨大政治共同体。在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所能探索并付诸实践的国家管理形式中,中国只能、甚至可以说是不得不采取以中央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基层群众自治的政治管理形式,并以这种管理形式体现政治统治意志。三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5000多年历史中,国家虽然有过分裂割据时期,但大体上以单一制中央集权为主。这种历史文化,对今日中国政体有深刻影响。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所能借鉴的政治体制形式只有苏联模式,因此,在党政关系、党与社会控制等方面曾与苏联相似。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一直在进行改革,呈现出不同于苏联等国家的执政特色,但还不能说已经改革到位。
鉴于上述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应是在坚持基本政治制度基础上,顺应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变化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从政治体制、机制、程序、规范、权力运转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发展。其发展方向是民主政治,但表现形式因历史与现实条件的不同而具有独特性。当下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