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特点与现实【5】
上述历史特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起点。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发展无论从思想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都有实质性进展。
1.在思想理论上明确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核心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达到上述三个要求,时间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长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能够也必须达到。所以,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2—323页。换言之,没有民主政治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至少是不健全、不合格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经得起来自世界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不仅取决于经济现代化程度,还取决于政治发展的结果以及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念,提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共同成果,从而拓展了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以人为本”成为贯穿政治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对政治发展的道路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上更为明确而集中阐释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体制模式,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等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政治发展道路上作出正确选择。”《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36页。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做了完整的概述,指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8页。这些文献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发展道路上的最新认识水平: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以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发展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要害问题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体制模式,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中国的民主政治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因此保持中国自己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明确政治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对于在实践中推动、在理论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指导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