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作者:王均偉    發布時間:2019年05月13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5月4日,北京大學校園內,人們在青春詩會上合唱《歌唱祖國》。當日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北京大學在校園內的靜園草坪舉辦“百年追夢路,時代圓夢人”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青春詩會,詩誦祖國,詩誦青春。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攝

5月1日上午,山東省青島市五四廣場,“新青年 耀青春 ”五四百年青年文化萬裡巡展暨“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特別主題團日活動中,300余名青島的青年代表向國旗宣誓。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雋輝/攝

 

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礡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

------------------------

作為彰顯中華民族精神的永久記憶,五四運動已經成為激勵一代代中國青年的寶貴思想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通過五四運動,中國青年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現了自己的力量。五四一代青年創造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裡程碑,驗証了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光明的中國要靠奮斗爭取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如果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我們可以更加深刻領會這一論斷的歷史指向。

泱泱中華5000年,創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 ,但是,“和”與“善”的良好願望,卻無法阻擋倚仗堅船利炮而來的西方強盜們明火執仗地侵門踏戶,也無法阻擋自身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幾乎每一頁都寫著凌辱和苦難。那些落后挨打的悲慘場景,常常讓人不忍直視,讓人痛徹肺腑。

凌辱和苦難罄竹難書,我們就選取其中的三個地方:靜海寺、春帆樓和東交民巷飯店,看一看近代中國淪落到了什麼程度,中華民族被人欺負到了什麼程度,中國人民的命運悲慘到了什麼程度。

靜海寺在南京郊外,本來是明成祖朱棣為了褒獎鄭和下西洋的功績而敕建的,所以賜名“靜海”,是蘊含著期盼“四海平靜,天下太平”的寓意。就是這個寓意美好的地方,卻見証了中國近代史沉重而悲慘的一頁:1842年8月12日、13日、14日和24日,清朝與英國政府的代表在這裡進行了四次談判,議定了最終的條約文本。清政府代表耆英與英國代表璞鼎查簽訂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共13款,主要包括:割讓香港島,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賠償英國商人的鴉片損失和英國軍隊侵略中國的軍費支出。而簽訂了這樣一個喪權辱國條約的耆英、伊裡布等人,不僅沒有羞慚之心,反而在靜海寺裡殺豬宰羊,大擺酒宴,款待侵略者。他們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小小的給事中董宗遠(五品官,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副廳局級),他聽聞《南京條約》消息后曾上奏折反對,其中幾句話是這樣的:“國威自此損矣,國脈自此傷矣,亂民自此生心矣,邊疆從此多事矣。”可嘆,他的預言被后來的歷史發展一一驗証。

春帆樓坐落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臨海的一處小山坡上。樓前立著一座青銅色的石碑,上面的碑文寫著:“甲午之役,六師連勝,清廷震駭,急遽請弭兵。翌年三月,遣李鴻章至馬關,伯爵伊藤博文奉命樽俎折沖,以此樓為會見所。”“今日國威之隆,實濫觴於甲午之役”。文字中洋溢著日本戰勝中國、貪欲得償的志得意滿,對中國人來說,卻是一段極其屈辱的歷史。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連戰皆敗,耗費巨資建成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連誰來談和都要加以指定。1895年2月23日,談判在日本馬關開始,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咄咄逼人,對日本擬定的條款,中國“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李鴻章苦苦哀求:賠款“無論如何,總請再讓數千萬,不必如此口緊。”“賠款既不肯減,地可稍減乎?”“賠款既不肯少減,所出之息當可免矣?”然而日本絲毫不肯讓步。日本還要求條約簽字1個月后必須交割台灣,李鴻章懇請寬限一點說:“貴國何必急急?台灣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的回答充分暴露了日本的貪婪嘴臉:“尚未下咽,甚飢!”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春帆樓簽署了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這個條約主要包括: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二萬萬兩,年付5%的利息,增開湖北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聽允日本軍隊暫佔守山東省威海衛。《馬關條約》徹底打破了清政府“天朝大國”的迷夢 ,一千多年來中國為師、日本學習的歷史定位就此顛覆。日本舉國充斥著蔑視中國的狂熱,一個滅亡中國稱霸亞洲的更大野心,在日本生根發芽。

東交民巷飯店位於北京東城區東交民巷中段甲23號,1901年,這裡曾是西班牙駐華使館所在地。近代史上損害中國權益最嚴重、帶來苦難最嚴重的《辛丑條約》,就是在這裡簽訂的。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組織聯軍,侵入中國。侵略者進行了無恥到極點、凶殘到極點的燒殺搶掠,至今在西方這些帝國主義的博物館裡,還在公開展示著他們的罪惡果實,而一些拍賣場所也不時會有當年搶自中國的文物拍賣。列寧在《中國的戰爭》一文裡鞭笞列強“它們盜竊中國,就像盜竊死人的財物一樣,一旦這個假死人試圖反抗,它們就像野獸一樣猛扑到他身上。它們把一座座村庄燒光,把老百姓趕進黑龍江中活活淹死,槍殺和刺死手無寸鐵的居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這些基督教徒建立功勛的時候,卻大叫大嚷反對野蠻的中國人,說他們竟膽敢觸犯文明的歐洲人。”

《辛丑條約》共12款,外加19個附件。主要內容包括:賠款各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合計9.82億兩,拆除從北京到天津大沽口的所有炮台,列強可在北京到山海關的12個重要地方駐扎軍隊。 從此清政府實際上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幫助帝國主義奴役自己的人民,徹底喪失了存在的合法性。

面對苦難和凌辱,革命志士秋瑾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莽莽神州嘆陸沉,救時無計愧偷生。搏沙有願興亡楚,博浪無椎擊暴秦。國破方知人種賤,義高不礙客囊貧。經營恨未酬同志,把劍悲歌涕淚橫!”和她一樣憂國憂民的志士不屈不撓地奮斗,終於經過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辛亥革命后的近10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同盟會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濟民曾感嘆:“風雲變幻感滄桑,拒虎誰知又進狼。無量金錢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他對辛亥革命結果的認識,遠遠超過了他同時代的人。

到一戰結束,多少中國人心懷對列強的幻想!覺得中國是戰勝國的一員,希望能夠“公理戰勝”,渴望得到公平和體面的對待。但是,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之間把中國利益私相授受的殘酷現實,再一次告訴中國人:幻想隻能是幻想,尊嚴不會有人恩賜。

經過了多少的挫折失敗,也流盡無數志士的鮮血,然而反動勢力仍然是此起彼伏地統治著中國,民族獨立解放總是那樣遙遠無期。就如北大學生羅家倫在1919年5月4日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中所說:“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條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們可以殺戮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五四愛國運動應時順勢,力圖從痛苦的經驗中摸索出一條新路,依靠自己的奮斗為中國爭取一個光明的未來,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青年先鋒奮起與全民族搏擊共同書寫歷史新篇章

1919年5月4日下午一時,北大、北高師、法專、工專、農專、醫專、俄文專修館、朝陽、匯文、清華等學校的學生共約三千余名,聚集到天安門廣場上,發出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吶喊。五四運動就此爆發。

這一年,陳獨秀40歲,李大釗30歲。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創刊,他撰寫的發刊詞《敬告青年》發出了向舊思想、舊道德和舊文化宣戰的號角,拉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場運動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新青年》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紛紛成立社團、創辦報刊,宣傳進步思想。毛澤東曾回憶說,他在湖南一師上學的時候,就開始讀《新青年》雜志,陳獨秀對他的影響“也許比其他任何人的影響都大”。他在長沙領導成立了新民學會,謀求改造中國與世界之途徑。北大學生許德珩等成立了國民社,創辦了《國民》雜志﹔北大學生傅斯年和羅家倫等人成立了新潮社,創辦了《新潮》雜志﹔南開學生周恩來等人在天津成立了覺悟社,創辦了《覺悟》雜志。這些先進青年知識分子,后來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組織者、參與者。陳獨秀及其領導的《新青年》為五四運動奠定的思想基礎和骨干基礎,使他成為公認的五四運動的總司令。

李大釗在在《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報刊發表的文章,在當時深受青年學生歡迎,很多進步青年非常欽佩他的見解,常常來向他請教,在他北大圖書館的主任室的外間,常常坐滿了前來求教的學生。特別是他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傳播,成為五四運動后越來越多中國先進分子集合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進而成立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推動者。

到五四前夕,38歲的魯迅因在《新青年》上發表的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等作品,石破天驚地指出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以犀利的眼光掘發中國社會的痼疾,在青年思想界產生了深遠而廣大的影響。

1919年7月14日,經受五四運動洗禮催生的《湘江評論》創刊,主編是26歲的毛澤東。在創刊宣言裡,毛澤東寫道:“從前吾人所不置疑的問題,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縮的說話,於今都要一改舊觀,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縮者不畏縮了。這種潮流,任是什麼力量,不能阻住。” “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已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

“吾輩生於二十世紀競爭之時代,生於積弱不振之中國,生於外侮日逼,自顧不暇之危急時間,安忍坐視而不一救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1914年周恩來寫下的一段誓言。五四運動爆發,21歲的周恩來受邀擔任《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主編,他在《發刊旨趣》中寫道:“本‘革心’同‘革新’的精神立為主旨。”“什麼是革新?就是要改造社會。什麼是革心?就是要從改造學生自身的思想著手。”

五四運動的一代風雲人物,當時的年齡都很小:惲代英,24歲,陳潭秋、傅斯年,23歲﹔羅家倫、張國燾,22歲﹔張太雷、鄭振鐸,21歲﹔聞一多、瞿秋白,20歲,夏明翰,19歲……這個名單可以列得很長,但與四萬萬人民相比,總是極少的一部分。 如果沒有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參與,沒有后來千百萬群眾的支持,隻靠少數人的吶喊,是不足以戰勝強大的反動勢力的,五四運動也不可能成為結束舊時代、開辟新時代的轉折點。五四運動之所以能夠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在於它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和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北洋軍閥反動政府對北京愛國青年的壓迫消息迅速傳遍全國,很短時間裡20多個省份150多個大中城市的青年學生,展開了聲勢空前的聲援和呼應。到6月3日,工人階級投入了戰斗,上海、長辛店、唐山、九江等地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青年運動和工人運動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結合起來,在這種形勢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宣布罷免曹、章、陸的職務,釋放被捕學生,指令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達到了初步目標而告結束。曾經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同盟會會員吳玉章回憶說:“這是真正激動人心的一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從前我們搞革命雖然也看到過一些群眾運動的場面,但是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席卷全國的雄壯浩大的聲勢。在群眾運動的沖擊震蕩下,整個中國從沉睡中復蘇了。”

五四運動后,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青年知識分子,走向群眾,走向社會,到群眾中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思想條件和干部准備。這是五四運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根本原因。而一部分在五四期間走在前列的人,沒能順應歷史大潮,沒能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力量,最終在歷史激流的大浪淘洗中成為落伍者、旁觀者。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擔當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歷史擔當。五四一代面對的是軍閥割據的黑暗、刻骨銘心的“國恥”、民不聊生的慘況,是 “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肩負的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他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高舉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旗幟,奮起斗爭,承擔起了時代賦予的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年。100年來,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今天,我們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斗,我們今天重溫五四、紀念五四,就要繼承永久奮斗偉大傳統,擔負民族復興時代使命,懷報國志,練真本領,做實干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繼續勇做先鋒,讓奮斗的青春底色更加明亮。

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隻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聽黨話、跟黨走,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輩子的頑強奮斗來體現愛國主義情懷 。

不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當時代的神聖使命,都要掌握過硬本領。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時說回憶自己的青年時代說:“我到農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總書記給我們做出了榜樣。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年施展才華、競展風採提供了廣闊舞台,也對青年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煉過硬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祖國。

每個青年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夢想,實現夢想都是從腳踏實地的奮斗起步的。回望過去,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的一切成就都是實干苦干得來的。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干,做新時代的實干家。

青春是過去時,是現在時,更是未來時。今天,五四的號角依然在我們耳邊轟鳴,催促我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奮進。隻要我們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就一定能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