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十五年

作者:郭偉偉    發布時間:2009年02月23日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浪潮迅猛推進。全球化以及蘇東劇變對古巴的沖擊與挑戰是巨大的,使古巴失去了國際依托和“支柱”,國內經濟建設受到嚴重沖擊和影響。與此同時,美國趁機加緊對古巴實行封鎖高壓,企圖借蘇東劇變之風一舉搞垮古巴社會主義政權。蘇東劇變和美國的封鎖,正如卡斯特羅稱,好似在哈瓦那的上空爆炸了一顆經濟原子彈,使古巴進入了自1959年革命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但十多年過去了, 古巴在蘇東劇變的驚濤駭浪中巋然不動,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刻,傲然屹立在加勒比海上,欲摧彌堅,創造了神奇的“古巴奇跡”。

一、古巴社會主義改革與開放

1993726,卡斯特羅在紀念攻打蒙卡達兵營4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 為了拯救祖國、拯救革命、拯救社會主義成果,古巴需要實行政策調整與革新。從而標志著古巴進入了以改革和對外開放為主的新的發展階段。此后,每年均有新的改革舉措出台。199710月,古共“五大”召開,強調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並在1993年以來改革的基礎上繼續推出一些有長期發展戰略意義的改革舉措。2006731,勞爾·卡斯特羅接手國家最高權力,加速推進改革,提出要對古巴經濟進行“結構性改革”。

1.改革農業經營機制,實行國營農場合作化,允許農民承包閑置土地。長期以來,古巴農業中國有成分佔絕大部分,合作社和私人所佔比例很小。為克服國營農場經營不善和效益低下的問題,調動起近百萬農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19939月, 古共政治局通過決議,將原有的國營農場或企業轉變為具有合作社性質的“合作生產基層組織”,這是古巴農村經濟的一項重大改革。1993年底,古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國有土地合作化的法令,將上述改革措施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

2.放寬對個體經營的限制,發揮多種經濟成分的作用。在城市改革方面,古巴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合理發展的方針,逐步加大市場因素在古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了活躍城鄉經濟,改善對城鎮居民的服務質量,政府規定,個人、集體農民、國營企業和軍隊的生產單位在完成上交任務后均可出售自己的多余產品,也可通過代理商出售,隻有少數產品仍須由政府控制。

19939月,古巴政府宣布允許在部分行業中實行個體經營和建立個體私營企業。為了規范個體私有經濟市場,政府還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條例,對參與個體經濟勞動者的條件、行業道德標准、產品或服務質量標准、收費價格、稅率等方面作了規定。同時規定,個體經濟勞動者仍然享有與國有制或集體所有制企業勞動者一樣的免費醫療權和受教育權,從而促使更多的人大膽投身於私有經濟活動。

3.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針對國企長期虧損的狀況,19988月, 古政府頒布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第187號法令, 正式開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改革推行新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企業完善制度,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減少對企業的直接干預﹔企業在制定人員編制和生產計劃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權﹔實行按勞取酬、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建立能准確反映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的財務機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虧損企業由1989年的71%下降到2002年的20%,既減少了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財政補貼,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又使企業通過調整整頓,大大提高了國際競爭力。

4.實行金融體制改革與工資制度改革。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實體經濟系統運行發生的變化,古巴實施了金融體制改革,建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相分離的金融體系。1997528,古巴頒布第172號法令,決定成立古巴中央銀行,將原古巴國家銀行一分為二,古巴國家銀行不再具有中央銀行的職能,隻行使商業銀行職能。金融體制改革改善了銀行支付體系,加強了金融監管,保障了金融體系安全,提高了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使之基本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工資制度改革也在進行之中,打破傳統的“大鍋飯”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按工作狀況和貢獻確定工資額的做法。取消工資上限,根據生產率和產量核算工資。

5.改變傳統單一支柱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旅游業。古巴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長期以來因其糖產量在世界總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世界上最甜的島國”或“世界的糖罐”。古巴經濟長期維持以蔗糖生產為主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加大了經濟的脆弱性。蘇東劇變所帶來的經濟困難從一個側面暴露了古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 加之國際市場糖價下跌,近年來,古政府對經濟結構進行了調整。一改過去以生產蔗糖為主的單一經濟,壓縮甘蔗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農牧業,擴大糧食和蔬菜種植面積,提高稻米產量,以解決國內嚴重缺糧的困難。同時加大甘蔗副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降低糖生產成本,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與此同時,為解決外匯短缺等問題,古巴效仿多米尼加,大力發展國際旅游業,使其成為創匯、安置就業和發展其他相關產業的重要途徑。

6.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採取機動靈活的政策吸引外資。相比較而言,古巴的對外開放要先於國內改革起步。早在19822月,古巴就頒布了關於吸引外國投資的第50號法令, 但長期未能實施。199110月,卡斯特羅在古共“四大”上明確提出了對外開放的政策。他強調指出,外國投資“與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原則並不矛盾”。

19922月,古巴政府對1982年制定的外資法進行修改,放寬了對外資的限制。同年7月,古巴全國人大又將有關合資企業的條文納入修改后的憲法,確定合資企業是古巴經濟中的一種所有制形式。199410月, 古政府宣布將包括糖業在內的所有生產部門向外資開放。1995420,古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對外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為使古巴更好地與世界經濟接軌,19959月,古巴頒布新的《外國投資法》(第77號法令)及其他法規,對外國投資者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為其創造更為良好的投資環境。19966月,政府又頒布了第165號法令,規定創辦自由區和工業園區, 允許自由區從國外引進所需資金或勞務總額的25%, 自由區以外的生產機構經批准可同區內的生產企業實施聯合。19975月開放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

值得稱道的是, 古巴政府在積極吸引外資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鼓勵外商在附加值高、對環境破壞小的旅游業、蔗糖副產品業以及電訊、生物技術和石油能源等行業進行投資。

7.推行靈活務實的“多元化、全方位外交政策”,在反封鎖中開拓新的國際發展空間。面對世界形勢的新格局,古巴共產黨對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擯棄原先過分拘泥於意識形態的思想認識,超越意識形態的障礙,積極開展多元化、全方位外交,與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尋求廣泛的合作。

首先,古巴對美國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原則,以斗爭求生存但不激化矛盾,既堅決捍衛國家獨立、主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又變通某些政策,以利於改善兩國的關系。古巴在抨擊美國政府的同時,注意將美國人民同美國政府區別開來,積極開展“民間外交”,與美國學者、單獨的國會議員、企業界及宗教界人士和旅美僑民等建立了廣泛的民間聯系,以此來推動古美關系的改善。20025月,應卡斯特羅主席邀請,美國前總統卡特訪問了古巴,成為古巴革命勝利43年來第一位訪問古巴的美國前總統。

其次,作為拉美國家之一,古巴把修好與周邊拉美鄰國的關系,回歸拉美大家庭作為外交的重點,力爭重返“泛美體系”。古巴領導人頻頻出訪拉美國家,增進相互理解和支持,並以創始國身份加入了地區一體化組織———加勒比國家聯盟, 簽署了拉美禁核條約,同近10個拉美國家簽訂了雙邊掃毒協定,贏得了拉美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第三, 古巴重視西方國家在打破美經濟封鎖方面的作用,利用西方國家的矛盾,大力發展同歐盟國家、加拿大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關系和經貿往來,以緩解美國的封鎖和禁運。

第四,古巴雖然對蘇東劇變持否定態度,但仍盡力維持與俄羅斯和獨聯體其他國家的經貿關系,經貿往來日益頻繁。經過多年的努力與調整,古巴已同俄羅斯及東歐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

此外,古巴高度重視發展同中國、越南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關系,並積極發展同亞太、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關系。

二、古巴改革開放的主要特點

古巴的改革開放是一場漸進的、謹慎的、全面的、有創造性的改革與開放。總的看來,古巴的改革開放進程呈現出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堅持社會主義,“改革”不能變成“改向”。古巴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始終堅決捍衛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政治制度。古巴的改革開放借鑒了國際上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包括前蘇聯“毀滅國家、毀滅歷史、毀滅秩序”的改革教訓,以及拉美一些國家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所暴露的問題,一開始就強調不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和原則,把改革開放同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維護社會主義的生存和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古巴領導人認為,改革的目的是“改進這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摧毀這個制度”,改革不僅要謀求經濟的復蘇和發展,而且要保衛古巴革命取得的成果。

2.穩健性:“穩定第一,改革第二”。古巴的國際環境遠比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更為困難和復雜,“命運使我們在距美國九十海裡的地方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九十海裡,而且是幾英寸,因為他們佔領著我們一塊領土,他們違背我國人民的意志在那裡保有一個軍事基地。我們在這一斗爭中單槍匹馬。”①由於古巴特殊的地理環境、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國內非常脆弱的經濟基礎,促使古巴領導人對改革不能不採取十分謹慎的態度,把社會穩定作為進行經濟改革時加以考慮的首要前提,把改革可能帶來的社會沖擊限制在人民承受力的范圍內,對可能影響穩定的、帶有風險的改革措施尤為慎重,盡可能減少由此帶來的社會代價,不給美國任何可趁之機。因此,古巴的改革是先從對外開放開始,再進行國內經濟的改革。

3.公平性:堅持公正原則,注重突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古巴十分重視公平問題,堅持社會公正原則不動搖。在制定社會政策中,為了保証公平與公正,古巴堅持了絕對公正、相對公正和社會團結三個基本原則,即:使每個人都享有上學、就業和醫療的絕對公平﹔有4%5%的相對工資的差別,兼顧社會下層的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婦女和農民﹔體現整個社會的團結與和諧。在“特殊時期”,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古巴把有限的物質財富以最公平的方式進行分配。領導人公開承諾,決不讓一個人無衣無食,流離失所。古巴一直保留了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險方面為全民提供的免費服務,切實做好各項社會保障工作。在福利分配方面,古巴實行平均分配制, 每個人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勞動報酬並享受社會福利。政府始終把保持較高比例的社會投資作為宏觀經濟計劃中的主要目標。

由於古巴在改革開放中始終貫徹公平、公正的原則,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教育和醫療得到保障,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古巴共產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增強。廣大人民在蘇東劇變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與黨風雨同舟,共渡難關,這對古共在特殊時期鞏固政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獨特性:既借鑒他國經驗,但又不照搬,始終從本國國情出發。古巴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始終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強調從本國特殊的國際環境出發,從古巴發展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走自己的路,探索有本國特色、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模式。古巴吸取了蘇東劇變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的教訓,特別是吸取了自身過去照搬蘇聯模式的歷史教訓,強調要“建設有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卡斯特羅多次強調,改革一定要從古巴的實際情況出發,可以借鑒別國的經驗,但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模式。即使是同樣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越南的經驗,也不是完全照搬。古巴領導人對中國和越南改革開放的經驗十分重視,但同時指出,古巴與它們“有共同之處,但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是由於各國的客觀條件不同。”

卡斯特羅強調,古巴“可以利用某種市場形式”,但“不能服從於市場的盲目規律”。古巴其他領導人也多次表示,古巴不打算實行市場經濟。古巴在所有制上進行了謹慎的變革,在允許個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放棄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堅決捍衛國有經濟的存在, 凡是適合並可以繼續為全民所有或集體所有的企業都不會被私有化, 這是古巴經濟改革的一項總原則。古巴對外資實行開放政策,但實行有選擇、有控制的開放,國家對外資的引進和利用加以調控,以避免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古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明顯的成效, 逐步探索出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適合古巴的社會主義發展模式。

注釋:

①菲德爾·卡斯特羅著:《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1月版,第163頁。

(來源:《上海黨史與黨建》2009 1 月號)(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