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多次提到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信息化的思想貫穿報告全篇,成為其中的一個亮點。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一直堅持“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在十七大報告的第三部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與以往相比,這裡把信息化提到了很高的層次,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這“新五化”中排在第二位,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
此外,在報告的許多部分,都體現了中央對信息化的高度重視。例如,在第五部分“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中,指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在第六部分“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提出要“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在第七部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明確提出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在第八部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中,強調要“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在第九部分“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中,強調要“堅持科技強軍,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在第十二部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提出要“在全國農村普遍開展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等等。
綜上所述,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無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還是民生建設、國防建設、黨的建設,處處都貫穿著信息化的思想,充分說明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對信息化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這對今后我國信息化發展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網絡對文化建設正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網絡文化的大發展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有專家預言,從十七大報告所蘊涵的豐富的信息化思想以及我國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來看,未來我國信息化領域將發生五個不可逆轉的變化:
(1)我國的信息化實踐,將催生出信息化與工業化相融合的新興生產方式,並將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2)網絡文化將成為社會文化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必將與其他文化形態相融合,共同構成新時代的社會文化,甚至產生網絡文明。
(3)各領域信息化的領軍人物和事業骨干,將從非IT人員中產生,信息技術將全面落地,以更融洽的方式從后台走向前台,服務於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4)企業信息化依然是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企業在信息化工作中獲得自主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將面臨著技術思維的障礙。
(5)信息化從物質資源管理開始過渡到信息資源管理,未來的管理對象將以時間資源為主,重點是各類能力單元的時間資源。這五個轉變是相互關聯的,而且以中國特色的生產方式誕生最為重要。
從上述發展走向來看,網絡文化的大發展將是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十幾年來,互聯網從無到有,已經覆蓋了社會的各個角落。以中國為例,2008年1月17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已經突破2.1億,比上年增加了7300萬人,增幅超過50%。按照這一發展速度,到今年年底我國將超過美國2.15億的網民數,成為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在2007年新增的7300萬網民中,向各層次擴散的趨勢十分明顯:18歲以下的網民和30歲以上的網民增長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網民增長較快;低收入人群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互聯網。同時,我國農村網民也快速增長。截至2007年12月底,我國農村網民數量已經達到5262萬,年增長率為127.7%。事實証明,農村已經成為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互聯網消費市場,而且隨著 “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鄉鄉有網站”等鄉鎮信息化普及工程的推進,農村互聯網市場必將大有可為。可見,如今網絡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並已經開始重構經濟形態與社會形態。
隨著網民數量的急劇增長,互聯網以其及時、海量、互動、分眾和無地域限制等特點,正在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傳播文化的主渠道,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70%以上的網民通過網絡了解信息、學習知識、商務交易、休閑娛樂、交往聯系,甚至通過博客、播客、維客等多種形式來創作和傳播網絡作品。CNNIC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網民首選的互聯網應用已經發生了轉移:娛樂成為我國互聯網最重要的網絡應用,前七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排序依次是:網絡音樂(86.6%)、即時通信(81.4%)、網絡影視(76.9%)、網絡新聞(73.6%)、搜索引擎(72.4%)、網絡游戲(59.3%)、電子郵件(56.5%)。其中,體現互聯網娛樂作用的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等排名明顯靠前,94.2%的網民對互聯網的娛樂功能給出了正面評價。
互聯網近年的快速發展証明,網絡信息快速傳播、有效互動等特點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速度,擴大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輻射面,增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文明價值觀的普及力度。但互聯網在開闊人們視野、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的文化安全帶來了嚴峻挑戰。網上大量淫穢色情、封建迷信、凶殺暴力等有害信息的泛濫還難以有效遏制,有的鼓吹西方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的宣揚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有的進行網上違法犯罪等,給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嚴重影響國家的文化安全﹔網絡上垃圾文化的泛濫,多元價值觀念的傳播也在不斷沖擊著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念﹔社會突發事件在網上輿論的發酵和放大,也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與此同時,以“補償性、極端性、大眾性”為主要特征的全新的網絡文化正在形成,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文化理念,改變著我們的文化傳統,沖擊著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可以說,網絡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對世界上所有的現存文明都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重視網絡文化的建設,必將被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遠遠拋在后面。
三、加強網絡先進文化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我們黨對網絡文化建設有著十分明確的認識。2007年初,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中國網絡文化建設時強調,“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在隨后召開的全國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專門會議上,中央又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李長春、劉雲山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多次對加強網絡文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從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高度提出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為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指明了方向。網絡文化被如此明確而且重要地被提了出來,足以體現出中央對當前網絡文化建設的深刻理解和未來發展的深謀遠慮。
大力加強網絡先進文化建設,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時代對黨在文化發展建設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為此,我們要按照胡錦濤同志所強調的,“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
1、打造一批主流網站,構筑網上重要陣地。要通過傳播快捷、高效、受眾多、覆蓋面廣的互聯網來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優秀文化,著力打造一批主流重點網站,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展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提升網絡文化品位,並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在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舞台上站穩腳跟並贏得一席之地。這不僅關系決定著一個國家內在的精神凝聚力,也關系著國家對世界的影響力和國際形象的塑造。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特色,通過網絡不斷傳播富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從佔領文化傳播制高點和掌握信息化條件下宣傳思想工作主動權的高度,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最大限度地延伸主流輿論的宣傳觸角,努力掌握網絡輿論話語權,用主流媒體的聲音佔領網上新陣地。在這方面,主流文化單位和黨的理論研究與宣傳部門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積極主動進入互聯網,共同構筑傳播先進文化的網上陣地。國家要從戰略高度重視主流網站的建設,加大財力和政策扶持力度,進行統籌規劃,促進協調發展。目前,以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為主導、以地方重點新聞網站為骨干、知名商業網站積極參與的網絡文化陣地新格局基本形成,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一批主流網站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對而言,我國理論和宣傳網站的力量尚顯單薄,覆蓋面還有欠缺,協作也有待加強,我們在這方面的發展空間還很大。作為我黨重要的理論宣傳部門,在利用互聯網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中央編譯局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並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有所作為,也能夠大有可為。
2、不斷豐富網絡內容,提升網絡吸引力。網絡的魅力在於其開放性和豐富性。如果沒有豐富的內容,就難以吸引眾多網民﹔而如果沒有網民的廣泛參與,網絡的內容也不會豐富多彩。當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與有限的文化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特別是傳統的文化傳播形式和途徑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強,導致優秀的文化內容難以為青少年所接受。同時,許多網絡缺乏富有文化底蘊和氣息的資訊,導致一些格調不高甚至低俗的內容在網上大行其道。實踐証明,隻有發動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努力創作,成為網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內容源泉,用網民的創作塑造並豐富網站的文化內涵,網站才能植根於網民這片沃土,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和活力,才能不斷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例如,2007年,十一家網站聯合開辦“網上大講堂”,新華網、人民網等188家網站成功聯合舉辦“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網絡作品大賽,中央編譯局與中共北京委講師團聯合在“宣講家”網站上創辦“中國共產黨文獻庫”,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從不同方面對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和不斷提升影響力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這方面,主流網站還應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充分尊重網絡傳播規律和網民習慣,更多地採用訪談、直播等網民喜聞樂見的音視頻形式,廣泛運用論壇、網評、博文等網絡互動模式,用“網言網語”說“網事網情”,與網民共同探討社會熱點問題和網民關注話題,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發揮網上輿論引導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用,引領網上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升網絡吸引力。
3、以創新精神加強網絡監管,有效維護網絡健康發展。對於網站的管理,要按照“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的要求,在建設中加強管理,以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首先,要准確地把握網絡作為一個新傳媒、新載體、新陣地的客觀規律,探索出一套符合網絡客觀規律的運行辦法和管理辦法。其次,從管理的角度講,管的目的並不是要管死,是為了更好的利用它、發展它。為此,網絡媒體、網絡管理者和網絡使用者要形成一個責任共同體,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責任上形成一體,在發展上形成合力,共同維護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網絡媒體應充分認識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自覺抵制違法和不良信息傳播以及不道德行為,真正把互聯網建設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網絡管理者要為網絡的生存、運行和發展制定政策,規范行為,創造環境﹔網絡使用者要依法、以德使用網絡,滿足自己對網絡的需求。最近幾年,我們在網絡監管方面取得了一些十分可喜的成就。例如,2007年,十部委聯合開展打擊網絡淫穢色情專項行動,有效淨化了網絡傳播環境﹔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博客服務自律公約》,開通反垃圾郵件平台等,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我們在網絡文化管理模式方面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網絡制度文化建設長期缺位,使得部分地方仍簡單移植傳統的文化管理模式,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由於國家網絡文化立法滯后,地方網絡文化管理規定總體上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支持,很多領域處於一種無法可依、無法可管的狀態﹔目前地方普遍存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網絡文化的現象,行政手段亟待規范,法制管理手段欠缺,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網絡文化管理方面面臨的新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積極解決。
綜上所述,網絡和信息化的發展對於先進文化建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按照大力發展、積極利用、科學管理的要求,把互聯網建設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對外宣傳的新渠道,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發展之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馬列主義文獻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