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銀行改革、危機與啟示

作者:徐向梅    發布時間:2009年11月06日    

最近20年,俄羅斯銀行制度處於不斷地改革和完善中,不過銀行業的發展經常受到危機的困擾。俄羅斯銀行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銀行部門呈什麼樣的發展態勢?為什麼屢屢遭遇危機?在今天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時候,俄羅斯銀行業更難以獨善其身,銀行部門的發展面臨新的嚴峻挑戰。值此之際回顧俄銀行改革和危機的歷史,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對於我國銀行改革可資汲取的經驗與教訓,有著更為迫切和重要的意義。

一、 俄羅斯銀行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和發展特點

俄羅斯銀行制度的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算起至1998年危機前,這是銀行制度轉軌和新銀行體系形成時期。第二階段是從1998年到2003年,是危機及其后的重大制度調整和銀行部門恢復發展時期。第三階段從2004年至這次危機前,也就是到2008年初,是俄銀行部門進一步改革開放和快速發展時期。

(一)總結近20年來俄羅斯銀行改革與發展,制度層面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化的銀行制度構建迅速完成

俄羅斯銀行制度是在打破蘇聯時期單一國家銀行制度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短時間內就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核心以商業銀行為鏈條的所有制結構多元、混業經營、高度對外開放的二級銀行體制。中央銀行從法律上擁有執行貨幣信貸政策和銀行監管職能上的獨立地位。改革伊始俄銀行體制就進入普遍的股份化過程,不同金融產權形式迅速進入市場競爭環境。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制度、銀行業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銀行破產和重組機制、自然人存款保險機制等一整套類似現代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銀行制度都從法律層面上逐步建立並日趨完善起來。

2.銀行部門高度對外開放

俄銀行部門的對內對外開放是同步進行的。轉軌之初,俄羅斯對外資銀行的開放度就相當高,外資銀行中大多數都擁有總許可証——全面經營銀行業務的權利,少數銀行業務受限主要是其自有資本規模不足。俄中央銀行對外資參與本國銀行體系的限制主要有兩點:一是限制外國銀行在俄領土上設分行,隻能開辦代表處或以獨立法人形式經營子銀行﹔二是對法定資本的限制,規定外國獨資機構最小法定資本為1000萬歐元,外資總法定資本不得超過俄銀行系統總法定資本的12%,外資要增加自己的法定資本份額,必須預先獲得央行的批准。

就是這些限制也逐漸被打破,2002年11月,俄中央銀行取消了外國銀行資本在俄銀行體系法定資本佔比的限額。2006年11月,俄國家杜馬通過法案,取消各銀行在利用非居民資金增加銀行法定資本時必須獲得俄中央銀行事先許可的規定,允許非居民按照居民規定程序購買信貸組織的股份。與此同時,法案還取消了中央銀行有權對新注冊的外國銀行子行最低資本提出額外要求的條例。至此,俄羅斯對外資銀行的特殊限制隻剩了不能在俄聯邦領土上設立分行,外資銀行基本上獲得了與俄本國銀行平等的開展業務的權力。

2007年1月,俄銀行法修正案取消吸收個人存款的權力隻授予注冊期滿兩年的銀行的限制,規定新注冊的法定資本不低於1億歐元的銀行就有權獲得吸收個人存款的許可証。個人銀行存款市場的放開更為外資銀行的進入開了方便之門。

3.銀行業混業經營

俄羅斯商業銀行從轉軌伊始實行的就是類似德國的全能型綜合銀行體制,商業銀行既可以從事傳統銀行的存、貸、匯業務,也可以從事投資銀行的債券、股票發行、經紀業務以及外匯和貴金屬交易等其他金融業務。

(二)近年來俄羅斯銀行部門的發展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銀行部門總體規模成倍速增長,但比較而言還是太小。俄銀行部門經過清理整頓,到2003年初基本上恢復並超過了危機前的水平。其后是銀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 2003—2007年5年間,俄銀行體系資產規模增長5. 3倍,銀行資本增長4. 9倍。不過相較宏觀經濟而言,銀行部門的總體規模還是太小。截止到2008年初,俄銀行部門資本金總量1088億美元,佔GDP的8. 1%。資產總量8245億美元,佔GDP的61. 4%。俄羅斯2007年的GDP相當於中國的39% , 但銀行部門資產隻相當於中國的11. 3% ,俄國家整個銀行部門的資產規模比不上中國工商銀行一家。因此,從銀行部門發展規模及其與經濟發展的金融相關性來說,俄銀行部門的發展還嚴重不足。

2.銀行資產結構發生重要變化。在1998年危機以前,俄羅斯銀行部門資產集中於國家短期債券等有價証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這類投機性業務,非金融部門貸款經常保持在總資產的30%左右。危機后証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投機效應消失。受到《自然人銀行儲蓄保險法》推動,居民儲蓄增長較快,銀行部門長期負債佔總負債已經從1998年的7.8%上升到2008年初的22.3%,相對於長期資產佔總資產的19.2%,資產負債結構趨於合理。宏觀經濟連續多年保持高增長,企業利潤水平提高,加之各種貸款利率大幅度下降①,企業的償債能力得以提高。到2008年初,非金融部門貸款已經佔銀行資產的61.1%,在GDP中的佔比也增加到37.1%。隨著銀行資產結構的變化,利息收入取代有價証券收入成為銀行利潤增長的最重要的、穩定的來源。

3.銀行風險水平得到較好的控制,盈利能力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俄羅斯銀行部門的資本充足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些年基本維持在20%左右。信用風險下降, 2007年損失和可疑兩級貸款比率隻有2. 2%。流動性風險也不大,由於盧布持續堅挺,匯率風險大幅下降。不過由於近年來利率的調整比較頻繁,銀行部門利率風險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渡過了危機后的恢復期以后,俄銀行部門的盈利增長迅速。2007年底,1136家銀行中除兩家銀行未提供報表外,隻有11家銀行虧損,也就是說99%的銀行贏利。銀行部門最近7年的資產收益率都保持在2. 4—3. 2%之間,淨資產收益率都在20%上下,高的時候達到24. 2%、26. 3%。

4.銀行部門結構分散,發展不平衡。俄羅斯銀行部門發展的不平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區分布不均,半數以上的銀行集中於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聯邦區,地方上特別是邊遠地區金融資源有限﹔二是資產高度集中於大銀行,中小銀行眾多但力量薄弱。截止到2008年初,前200家銀行集中了91. 6%的銀行資產。盡管從2007年初,俄羅斯銀行服務市場准入條件提高至500萬歐元,但是依然有400多家自有資本不足500萬歐元的銀行存在。

二、 俄羅斯銀行危機的回顧與分析

在激進的制度轉軌過程中,銀行部門自身積累了許多嚴重問題,比如說資本金不足、銀行體系過於分散、中小銀行過多造成了銀行系統整體抗風險的能力差﹔1998年前銀行過度參與國債投資和外匯投機業務,使銀行資產項目集聚了過度的風險和高度的外部依賴﹔對實體經濟部門貸款的短缺使銀行體系偏離了自身基本的經濟功能,成為轉軌年代裡國家實體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造成銀行自身發展根基的虛薄﹔銀行立法不夠完備,特別是在1998年危機前缺乏居民存款保障制度,缺乏對整頓、重組和銀行破產的立法監督﹔涉及洗錢等金融犯罪嚴重等。這些問題弱化了銀行部門自身財務穩定的根基,在內部不適或外部沖擊下危機頻發。

俄銀行業第一次大的危機發生在1995年8月,由莫斯科銀行間信貸市場上幾家大銀行拖欠到期債務開始,迅速產生連鎖反應,在兩天內莫斯科銀行間信貸市場崩潰,接下來莫斯科和莫斯科州范圍所有從事支付業務的銀行都陷於癱瘓狀態。危機也波及了部分地區間銀行市場。

第二次危機發生在1998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和國內政治經濟局勢惡化的影響,以“黑色8·17”為導火索銀行部門發生了系統性危機,造成銀行系統全面癱瘓。1998年8—12月4個月的時間,銀行資本損失接近30%,銀行資產總額下降16.3%。危機發生后不到兩個月,俄羅斯最大的18家銀行中的15家資不抵債(徐向梅,2005:175—176)。

第三次危機發生在2004年5月,俄羅斯經濟狀況已經全面好轉,但是由於一家中等銀行涉嫌洗錢被俄中央銀行吊銷許可証,由此引發傳言四起,市場恐慌,銀行間貸款利率有時一天上漲40%,甚至80%。名列俄前30家大銀行之列的古塔銀行歸並國有外貿銀行控制和管理。從6月到8月,有7家中小銀行被吊銷了執照。

每次大的危機發生后,中央銀行都對銀行部門進行了緊急救助,充實資本金,改善資產質量,重組銀行債務,以國債回購、提供短期貸款、降低法定儲備率和再貸款利率等手段支持市場流動性。在第三次危機發展中,為了減少擠兌的發生,政府特別宣布把那些沒有加入存款保險體系的銀行也納入保障范圍。

盡管這些危機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被克服了,但無疑都給銀行以致經濟部門造成重大傷害。不過危機也暴露出銀行部門發展中的一些積弊,從而給重大制度調整創造了契機。第一次危機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銀行間信貸市場不再成為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撥款來源,而開始回歸其本質職能——保証流動性,從而減少了商業銀行的一些投機性操作。第二次危機促使政府下決心對銀行部門從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層面進行了許多重大的調整。銀行破產、重組以及自然人存款保險等法律制度都是在這次重大的危機之后完善和新建起來的。第三次危機促使政府和中央銀行加大對商業銀行反洗錢的監管力度,其后幾年被吊銷執照的銀行幾乎90%都是因為涉足洗錢等金融犯罪活動。

應該說俄羅斯的銀行改革是一個“危機——改革——危機——重組”的過程,也是一個銀行業逐漸走出誤區,向著良性發展軌道邁進的過程。

本輪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俄羅斯銀行部門又率先受到沖擊。盡管銀行系統在危機中最先也是最大力度地受到俄聯邦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救助,財政部和中央銀行採取注資、貸款、利率調節和提高存款保險額度等多項措施,但是銀行部門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2008年全年被吊銷銀行業務許可証的信貸組織共有34家,其中僅11和12兩個月就吊銷了16家。截止到2009年4月底已經有20家信貸組織被吊銷許可証。俄羅斯對銀行部門加大清理力度是從2006年開始的,每年被吊銷許可証的銀行都有幾十家,但不同的是,2006年和2007年被吊銷許可証的銀行絕大多數是因為涉嫌洗錢犯罪,幾乎佔到90%,但2008年和2009年初的這50多家多半是因為受金融危機所累出現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比被吊銷命運略好一點的是被收購。2008年10月,位列俄羅斯前50家大銀行的Собин銀行被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子銀行以象征性的價格收購了100%的股份。同月,外經銀行以象征數額獲得有流動性問題的Глобэкс銀行,俄國家儲備銀行以象征數額獲得了出現流動性問題的商業銀行Российский капитал銀行。2009年3月,位列俄前40家大銀行的Союз銀行被天然氣工業公司另一家子公司以100萬盧布的價格控股75%。

2009年第一季度,俄多家大銀行報虧。位列俄前30的Уралсиба銀行2008年第四季度盈利2500萬盧布,2009年一季度淨虧17億盧布,Промсвязь銀行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淨虧61.94億盧布,Райффайзен銀行從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淨虧32.56億盧布。就連俄銀行服務市場上的龍頭老大儲蓄銀行和老二外貿銀行,雖然在危機的第一時間就獲得國家支持,但也依然深受所累。儲蓄銀行2009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降到上年同期的1/120,從361億盧布降到3億盧布。外貿銀行2008年淨利潤相比上年降到1/7,從15億美元跌到2.12億。從整個銀行系統來講,2007年底的財務結果顯示99%的銀行是盈利的,隻有11家銀行虧損。到2008年底,盈利銀行下降到94.9%,虧損銀行已有50多家。而到2009年3月初,盈利銀行隻有82.1%,虧損銀行上升到197家。

與西方國家不同,俄銀行部門的危機不是因為過度的金融創新,當然這是因為它還沒有那麼發達,俄銀行部門投入國際金融衍生品的資金還很少,至2008年10月1日隻有22.6億美元。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仍然是俄銀行部門危機最重要的促發因素,這是由俄銀行部門自身以及俄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的特點即嚴重的外部依賴性決定的。

俄羅斯銀行部門的危機首先與國際金融危機有關。2007年俄銀行部門的迅速發展有賴於國家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同時也得益於大量便宜的國際資本。在2007—2008年俄羅斯私人部門外債增加額中銀行部門就佔了40%,截止到2008年10月1日,銀行部門外債余額1982億美元。但是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際市場流動性問題嚴重,不只是便宜的資金不可再得,俄銀行立即就面臨著還本付息的債務難題。

其次,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使得以這些行業為支撐的俄羅斯股市塌方,俄羅斯銀行投資到股市的資產也大幅縮水。

再次,也是實體經濟危機導致的。2007年是俄銀行部門信貸擴張的年份,而金融危機殃及實體經濟部門,許多企業出現需求不足甚至虧損,這反過來又促使銀行部門逾期貸款迅速增加。按照中央銀行2009年3月1日的統計數據,法人逾期貸款近3.1%,自然人逾期貸款4.1%,並預計2009年底將增至10%。就是這些數字也被質疑低估了。

第四,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加重了俄羅斯市場上對銀行系統的不信任和恐慌情緒。盡管有自然人銀行存款保險法,盡管加入存款保險體系的銀行已經佔俄羅斯銀行總數的80%,覆蓋了98.5%的個人存款,但是畢竟還存在其余的20%,而存款保險體系內完全的保証也只是針對自然人且存款在70萬盧布以下的儲戶。就像作為存款保險體系成員的Агрохим銀行遭遇的窘境一樣:“星期一和星期二我們還在支付,但是到星期三,我們就關閉了ATM機,停止支付存款——無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人們排著隊取款,實在是沒有錢了。”Агрохим銀行在尋求新的投資者和向國家存款保險公司請求援助無果后被吊銷執照。

俄羅斯銀行部門的危機情況非常嚴重,情形堪稱慘烈,而按照庫德林的說法這還只是開始,第二波的危機還將到來。俄羅斯銀行市場新一輪的洗牌在所難免。

三、 對俄羅斯銀行改革與銀行危機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1. 銀行經營模式問題

各國金融業發展大體經歷了從混業到分業再到混業的過程。不可否認,混業經營是當前的總體趨勢。進入2000年以后,我國銀行制度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總框架下,也逐漸拉開了混業經營的帷幕。

俄羅斯從轉軌伊始就實行了全能型混業經營機制,在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實體經濟部門衰退、監管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不能對銀行的政策取向進行有效的調節,致使在1998年大危機前銀行部門對實體經濟缺乏興趣,轉而積極投身於國家短期債券和外匯市場這類投機性業務。銀行不能對實體經濟形成有效支撐,就造成其基本的經濟功能缺失,而在債市和匯市劇烈波動和危機中,銀行系統喪失了自身的流動性從而引發了1998年的系統性危機。

本輪國際危機中美國花旗銀行等西方大銀行的悲劇也是過度涉足証券化業務的結果。

在轉軌之初制度不健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選擇銀行經營模式、如何在混業的熱情中加強規制、規避風險需要審慎思考。

2. 銀行與實體部門關系問題

銀行與實體經濟部門具有互賴和互動性。俄銀行部門與實體經濟部門的關系長期處於非效率狀態。前面講到,1998年危機后俄銀行部門資產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非金融部門貸款已成為銀行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仔細分析非金融部門貸款佔銀行資產的結構發現,在2008年初佔銀行部門資產61.1%的非金融部門貸款中有14.8%屬於快速增加的自然人貸款,主要是消費信貸,實體經濟部門貸款比例隻有46.3%。就是說,較1998年危機前是有較大增長,但是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還遠遠不夠。俄羅斯企業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依然主要依靠自籌。截止到2009年初銀行貸款在企業固定資產中佔比為9.4%,俄經濟發展部部長娜比烏林娜稱希望在2011年能增加到14%。在2008年12月《莫斯科銀行實務》雜志上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俄羅斯隻有21%的中小企業生產活動資金主要依賴銀行貸款。

俄銀行部門資產規模的限制以及相對外部金融市場過高的利率一方面構成企業的融資約束,另一方面使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更多地轉向國際金融市場,又進一步增加了俄經濟的外部依賴性和脆弱性,而反過來影響到銀行系統的穩定性。

在金融市場推陳出新,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的今天,應該認真探索如何增強銀行體系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撐效用,促進國家的經濟調整和發展戰略的實施。這也是我們國家銀行制度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3. 自然人存款保險體系問題

2003年底,俄議會兩院通過了醞釀已久的聯邦《自然人銀行儲蓄保險法》。法律規定,國家存款保險代理公司承擔居民儲蓄保險責任,國家先期投入一筆資金作為保險基金,各銀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納保險金。如銀行破產,儲蓄保險基金將全部或部分返還儲戶。此后對破產銀行自然人儲蓄全額賠償的額度從10萬盧布一再調高,至這次金融危機調整到70萬盧布。到目前為止,俄營業銀行中有80%被批准加入了存款保險體系,覆蓋了98.5%的居民存款。

《自然人銀行儲蓄保險法》是一部關系到所有居民利益的法律,也是俄羅斯金融改革的一個關鍵部分。法律生效之后在俄近年銀行部門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居民對銀行部門的信任度有所恢復,居民儲蓄增長迅速,銀行部門長期債務比例上升。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在2004年春夏之交以及本輪銀行危機中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存款保險制度也不是萬能的。在這次金融危機中2008年和2009年被吊銷許可証的俄羅斯銀行多半都是因為流動性危機,其中加入和沒加入存款保險體系的都有。因此說僅依靠存款保險制度不能完全避免和抵御危機,還需要加強和完善市場監管和其他規制,在大的系統性危機沖擊中,政府主導的補充調節措施還是十分必要的。

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金融風險日趨加大的今天,為有效地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我國的存款保險制度從隱性轉為顯性也是呼之欲出。在此時刻,吸取別國存款保險制度發展的經驗教訓,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4. 金融危機情況下的國家救助問題

鑒於金融系統在國家經濟中的特殊地位,這次席卷全球的危機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施了強有力的國家救助。俄羅斯政府也不例外。危機剛一波及俄金融系統,政府和央行就推出了《支持金融系統補充措施》,重新修訂《俄聯邦銀行及銀行活動法》,實施了向外經銀行、儲蓄銀行和外貿銀行等一系列銀行注資、發放無抵押補貼貸款並延長貸款年限、幫助清償商業銀行和企業的國外貸款等一攬子緊急救助措施。2008年俄央行先是通過外經銀行向銀行系統提供500億美元的外匯貸款用以清償公司和銀行的外部貸款和債務,此項資金來源於外匯儲備。嗣后又向儲蓄銀行、外貿銀行及其他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提供了9500億盧布的無抵押貸款。2009年在增加的預算開支中計劃為穩定本國銀行體系撥款3000億盧布,並繼續向上述銀行部門提供10550億盧布的無抵押貸款,以充實銀行系統流動性和資本金。

危機關頭,為維護金融、經濟和社會穩定,國家挺身而出是必要的。但是,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要預防大規模國家救助中的腐敗問題,在俄羅斯就出現個別銀行用國家補貼性貸款轉貸謀取利差的行為。在這裡我重點要說的是第二個問題。拯救債務人、向銀行注資、提高對私人存款的擔保額,這就意味著國家把經濟生活主要參與者——銀行家、存款人和債務人——所做決定的風險都承擔了起來。在“損失國有化”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風險社會化。而基於“大銀行不倒”的所謂共識,“利潤私有化、虧損國有化”也有可能從銀行系統傳導到其他部門。而這也是需要謹防的。

參考文獻:

徐向梅,2005:《俄羅斯銀行制度轉軌研究》,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Банк России,2003,2008,2009: Обзор банковского сектор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Government.ru,2009: Программа антикризисных мер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2009 год.

Институт экономики переходного периода,2008,2009: Экономико-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ситуация в России.

Lenta.ru,2009a: Чистая прибыль ВТБ сократилась в семь раз.

Lenta.ru,2009b: Алексей Кудрин назвал ошибк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Lenta.ru,2009c: АСВ дало свой прогноз по росту просроченной задолженности.

Минэконом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и,2009: О текущей ситуации в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по итогам.

Rbcdaily.ru,2008: Агрохимбанк встал Из-за наплыва клиентов и вкладчиков.

Эксперты агентствa Standard %26 Poor's,2004: Россия должна продолжать банковскую реформу, несмотря на трудный старт.

 

(來源:《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年第5期)(作者單位:中央編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