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想與現實之間——俄羅斯復興的道路還有多遠

作者:徐向梅    發布時間:2010年03月15日    

隨著經濟的增長、政治的穩固和國家實力的逐漸增強,無論是普京總統還是普通的俄羅斯人民都對國家抱有日益增強的希望和信心。

1999年歲末《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普京坦承,俄羅斯正處於其數百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歷史時期,俄羅斯近200~300年來首次真正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甚至三流國家的危險。在2000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宣稱:俄羅斯惟一現實的選擇是做強國,做強大而自信的國家。在2002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表達出對所取得成就的欣喜:在整整一個時代都有國家赤字,但現在國家預算已連續第二年出現結余﹔俄羅斯又恢復到了石油產量世界第二和能源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國家正在逐漸變成一個強大的和可預測的實業伙伴。

2003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提出: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應當在世界上真正強大的、經濟先進的和有影響力的國家中牢牢佔有一席之地。為此普京提出的戰略目標是:俄羅斯應當並且一定會成為具有發達的公民社會制度和牢固民主的國家。它完全能夠保障人權、公民自由和政治自由。俄羅斯應當並且一定會成為有競爭力的市場經濟國家。在這個國家裡所有權有可靠的保障,而經濟自由可使人們誠實地工作和掙錢,沒有恐懼和不受限制地掙錢。俄羅斯將是一個擁有精良裝備、機動性強的武裝力量的強大國家。這支軍隊准備保衛俄羅斯及其盟友,保衛國家和公民的利益。所有這一切應當為人的生活創造良好條件,所有這一切可使俄羅斯平等地與最發達的國家站在一起。人們不僅能夠為這樣的國家而自豪,而且將為之創造更多的財富。為此普京提出了2010年前的根本任務,那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戰勝貧困﹔武裝力量現代化。在20042005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為這些根本任務規劃了今后10年的共同行動綱領。2006年的國情咨文,普京提出了俄羅斯在國際分工和新的國際關系體系中應當佔有什麼樣的位置的問題,指出俄羅斯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國情咨文中所內涵的普京的強國夢想和俄羅斯人對成為一個偉大國家的執著。斥資15億美元為一個城市聖彼得堡舉行的300周年的隆重慶典,不僅是向世界昭示俄羅斯歷史的輝煌,更是吹響了俄羅斯國家奮進的號角,正像普京雄心勃勃的豪言壯語:“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奇跡的俄羅斯!”那麼在普京的帶領下俄羅斯能否實現其強國夢想,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道路究竟還要有多遠?

無疑,俄羅斯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障礙。

比如說經濟上盡管連續8年快速發展,結構性的問題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仍舊沒有根本解決,重工業依然過重,農業盡管有增長實現了糧食自給,但是發展依然滯后,經濟增長的能源拉動效應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說人口的死亡率依然大大高於出生率,人均壽命明顯地偏低普京在2000年的國情咨文中憂心忡忡,說以每年減少75萬人口這樣計算下去,15年之后俄羅斯人口將減少2200萬,這將是現有人口的1/7。在2006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心痛地說:“我們不止一次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做的事情很少。”莫斯科大學教授、著名的人口學家鮑裡斯·霍列夫斷言:“如果俄羅斯人口出生率越來越低的問題得不到重視,俄羅斯的經濟和安全問題也會越來越突出,俄羅斯民族將在21世紀末從地球上消失。”對俄羅斯來說,人口問題已經不僅僅是勞動力資源的短缺問題,它關系到民族的生存和發展。

比如說轉型期間復雜的社會問題,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問題的改革困難重重,而貧富差距嚴重,社會分化加劇,心理失衡、酗酒、吸毒、犯罪率上升。

比如說盡管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從來不曾停止過,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但車臣分離主義的恐怖行動仍然成為和平發展著的俄羅斯國家和人民不得不面臨的威脅。

比如說北約東擴還在繼續,俄羅斯面臨新的戰略空間的擠壓,而俄羅斯要強國富民的策略一定不符合美國的意願,因而從根本上無法打破俄美關系的僵局。

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對俄羅斯的發展道路問題在俄羅斯國內存在嚴重的分歧,而距離2008年普京第二任期結束隻有一年多的時間,普京自己也表示不會修改憲法,謀求延長任期。如果不能像某些政治家預期的那樣,普京先在政府總理的位子上過渡4年以謀求2012年重返總統寶座的話,那麼俄羅斯政治將面臨重新整合,國家的發展模式又將面臨新的選擇。

所有這些都可能成為國家發展的制約,但是不管怎樣,進入21世紀在年輕而強有力的總統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已經今非昔比。

政治上,普京沖破重重阻力,頂著獨裁與專制的罵名,全面協調和理順了中央和地方,總統、政府與議會,實業界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在資本主義民主憲政體制的框架內構建了強總統、小政府、弱議會的穩定的政治格局,國家的主要權力集中在總統手中,有效地保証了國家統一、權力集中、政令暢通。這個世界最大國家的總統不再是任人玩笑的話柄,他贏得了國家70%~80%的超高社會支持率和俄羅斯人民固執的崇敬和愛戴。

經濟上借助國際市場能源價格飆升的有利形勢,在加強國家調控的基礎上對財稅、銀行、自然壟斷等重要部門實施了制度性調整,使得國家經濟持續8年保持了高速增長。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658億美元,人均GDP超過了5300美元1.435億人口),已經恢復到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水平。2006年頭三個季度依然保持了6.5%的增長率,初步估算,2006年的人均GDP有望接近5800美元20061.428億人口)。國家外匯儲備從1998年危機后的幾近枯竭創紀錄地達到200612月初的289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曾經困擾俄羅斯多年的外債再也不是問題,外債已經從1999年的1545億美元、佔GDP80%多降到2006101日的501億美元、佔GDP不足7%的絕對安全水平。全國平均月工資8550.2盧布(300多美元),年均增長超過10%資本外流得到抑制,吸引外國投資總額迅速增長,俄羅斯的國家投資信譽等級一再提升20026月,美國和歐洲分別承認了俄羅斯的市場經濟地位。20067月,實現了盧布的完全可兌換。200611月,俄羅斯完成了與美國的入世談判,從而為俄羅斯加入這一組織掃清了最后主要障礙。

軍隊建設方面, 面對國家安全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普京的俄羅斯謀求制定新的軍事理論和軍事學說,致力於武裝力量的改革和發展,大幅度提高軍費開支,加速配備先進武器,各軍種頻繁舉行軍事演習,甚至大規模的核軍演。在2006年的國情咨文中,普京更加強調實現軍隊的高質量的現代化的重要性,指出“當代俄羅斯需要的是具有一切能力對面臨的威脅作出同等回應的軍隊”,並表示要“從今年起大批量地購買裝備來滿足俄國防部的需要”。幾年的整肅下來,俄軍實力盡管仍不能與前蘇聯軍隊同日而語,但綜合指標上已經成為僅次於美軍的世界強軍。

對外政策方面,俄羅斯在注重獨聯體一體化進程鞏固獨聯體基地的同時,成功抵御了“顏色革命”的威脅,並與美國保持了經常性的對話,加快了融入歐洲的步伐,在亞洲太平洋領域也開始廣泛發揮作用。普京時期的外交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在靈活的實用主義價值觀下,突顯了大國外交的獨立性。

作為前超級大國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仍然是橫跨歐亞大陸的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獨特的地緣政治優勢依然存在。融入歐洲可以學習和借鑒西方文明和技術,吸引促進經濟發展的投資。參與亞太,可以共享巨大的勞動力和商品市場,並借助東亞地區的經濟騰飛拉動自己。俄羅斯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富集的國家,人口不到世界的3%,卻佔有已經探明世界資源儲量的21%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資源總價值是美國的3倍,約達到300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的可開採儲量佔世界的20%~40%,煤炭佔23%。在發展問題日益尖銳的當今世界,擁有龐大的資源儲備會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成為支撐俄羅斯堅強復興的基石,也是其提升國家地位、謀求在世界上發揮更重要作用的后盾。俄羅斯從蘇聯繼承的不只是國土、資源,前超級大國遺留下來的科技、文化盡管在改革年代遭到削弱,但是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俄羅斯的科學發現和發明、俄羅斯的科學家數量、俄羅斯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堪與美國媲美。

可以說,無論從發展潛力還是國家的經濟、政治現狀來說,俄羅斯都具備了復興的基礎,因此自從2003年美國高盛集團提出“俄羅斯重新崛起”的說法后,西方不斷出現有關俄羅斯發展的樂觀估計。高盛集團發表專題報告,預測俄羅斯、巴西、印度和中國將是未來40年經濟發展最快的4個新興市場國家,而俄羅斯將在2020年以前超過意大利,在2025年以前超過法國和英國,2030年以前超過德國。2004年美國《外交》雜志刊登長文,認為俄羅斯經過了艱難曲折的轉軌過程,開始走向復興。美國經濟學家多米尼克·威爾遜在接受日本雜志專訪時也提出,俄羅斯的經濟快速增長還會持續20年,30年后俄將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國。

俄羅斯民族發展的歷史並不悠久,卻屢經磨難,但是俄羅斯人民從來就沒有停止對強國的追逐。一當長達240年韃靼蒙古的野蠻統治被推翻,民族獨立的思想立刻被帝國的理念所取代,剛剛從東西方的擠壓中掙脫出來的民族立刻就有了向東西方擴張的追求。伊凡三世採用拜佔庭的國徽——雙頭鷹,象征著西方和東方將在帝國權力的庇護下求得統一。后來就有了彼得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作為歐洲強國之一的俄羅斯帝國,以及二十世紀世界霸主之一的蘇聯,即便那時實行的是社會主義。19世紀初征服了幾乎整個歐洲的拿破侖在俄羅斯被打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爭狂人希特勒也是在這塊土地上奠定了敗局。

20世紀俄國著名哲學家尼·亞·別爾嘉耶夫在他的名著《俄羅斯思想》中這樣寫道:“東方與西方兩股世界歷史之流在俄羅斯發生碰撞,俄羅斯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羅斯民族不是純粹的歐洲民族,也不是純粹的亞洲民族。俄羅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巨大的東方—西方,它將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在俄羅斯精神中,東方與西方兩種因素永遠在相互角力。”地處歐亞大陸和東西文化的邊緣,地緣政治和自然環境的特點使俄羅斯文明具有其獨特性。在俄羅斯人身上,既有對西方民主、自由放縱甚至無政府主義的追逐,也有對東方專制主義、國家至上的崇尚,因為地緣和文化上的東西方兼容,使俄羅斯人從骨子裡就認為自己是個世界性的國家,肩負著世界性的使命。普京的俄羅斯盡管從古典的浪漫主義回到了現實,但是偉大國家的夢想並沒有泯滅。

盡管從今天來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的復興仍然需要時間、空間,仍然可能經歷挫折或失敗,但是,籠罩在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上空的陰霾已經散去,這個時候應該說不遠了。

(來源:《學習時報》20071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