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依賴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之弊的警示

作者:徐向梅    發布時間:2012年03月09日    
20世紀中期以前,傳統經濟增長理論認為資源富集國家可以從能源和原材料開採和出口中獲得巨額收入以彌補經濟發展中資本不足的缺陷,從而推動經濟的騰飛。但資源財富有雙面性,20世紀中期以后相繼有一系列資源豐富的國家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了經濟對資源的依賴,選擇了資源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表明,其經濟增長的長期速度與資源財富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負相關。資源財富不僅沒有將這些國家引向繁榮,反而從長期上導致經濟的惡化,成為國家現代化的阻礙。這種現象因為20世紀6070年代荷蘭經濟所呈現的典型特征而被冠名“荷蘭病”。有俄羅斯著名學者認為,“荷蘭病”的實質就在於原料部門的經濟收益刺激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工資和費用增長,而遭遇國際競爭的產品和服務部門在國內外市場上都變得缺乏競爭力,這樣所形成的經濟越來越嚴重地被原料的價格波動所左右。就最近數年間俄羅斯的發展來說,完全可以說形成了同質的“俄羅斯病”。

普京在2008年的講話《俄羅斯2020年前的發展戰略》中也承認,俄羅斯“還是未能擺脫惰性的能源型發展模式”。可見,無論從官方層面還是學者的角度都普遍地認為俄羅斯經濟的確陷於一種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之中。

俄羅斯1999年至2008年出現了持續10年的快速增長。但是我們仔細梳理一下俄羅斯經濟運行的脈絡和發展特點,不難發現,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以及外國直接投資的大規模流入直接影響到國家宏觀層面的經濟管理過程,而對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依賴又導致國家經濟在外部市場價格波動面前處於毫無保障的狀態,豐富的資源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不只是福,也是禍,它對經濟運行的破壞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從長期上有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

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不穩定的重要根源

在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出口佔近1/3,其中又尤以能源和原材料產品為主。在增長最快的2007年,能源和原材料產品佔出口商品的比重高達90.2%,僅石油和天然氣兩項就佔出口總額的64.2%。兩項指標在2008年都還有所上升,2009年受國際市場影響稍有下降。經濟依賴能源和原材料行業,卻並非依靠這些行業自身的效率、產能和產量的提高,而是完全受價格因素的主導。在俄經濟發展部公布的數據中可以看到,在俄近年出口增長結構中,出口商品實物量增加值隻佔很小的比重,效率的提高微乎其微。2004年在出口增長的35.9個百分點中,價格因素佔到了24.9個百分點。在200515月,出口額同比上年增長37.6個點,其中價格因素就佔了34個百分點。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是國際油價飆升時期,俄經濟也呈現積極增長的態勢,但是隨著價格滑坡,俄羅斯從2008年秋季以后至2009年外貿出口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國家經濟陷入深度衰退。

多年以來俄政府的預算政策都是根據對國際市場行情的預測——特別是對國際石油價格的預估來制定的,這也就必然導致國家經濟政策的實施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賴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不穩定的重要根源。

能源和原材料部門的超額利潤吸引了國內外大量追逐利潤的資本流向該部門,客觀上造成其他經濟部門投資嚴重不足

在俄羅斯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構成中,佔最大比重的是鐵路、管道和通訊等公共設施建設,其次就是採掘工業,然后才是加工工業,其中機器和設備生產隻佔投資總額的0.7%。外國直接投資在2007年有50%多集中於採掘部門,流向加工部門的不足15%。而行業之間收入的巨大差距,也吸引著國家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紛紛向能源行業流動。

資本追逐超高利潤的資源行業,不只是造成其他實體經濟部門的投資不足,對於教育這樣對國家發展具有長期和戰略性意義的領域,投資明顯缺乏興趣。這樣的一種情況無疑會對人力資本的積累過程以及國家發展潛力產生負面影響。

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培養了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惰性, 延遲了早就應該進行的結構調整

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培養了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惰性。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似乎(或者說不自覺地)著眼於如何正確使用和分配通過原料出口獲得的收入,延遲了早就應該進行的結構調整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從全社會來說追求創新的動因都不足。

事實上俄羅斯經濟結構方面的問題由來已久,甚至在蘇聯末期就由於石油價格暴跌收入銳減引起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可以說間接地導致了蘇聯的解體。普京從其總統第一任期就曾多次倡導進行結構轉型,發展創新經濟,但都沒有採取實質性措施。多年來俄羅斯“重重輕輕”的產業結構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能源和原材料在經濟中的比例不降反升。從體現經濟競爭能力的勞動生產率來看,盡管俄羅斯最近10年來呈現出一種積極的動態,但總體上還是相當低,工業技術創新指數也非常低,2005年的調查顯示,在全部對象工業企業中隻有9.3%的企業研發和採用了技術創新,這與歐盟包括從前的東歐國家、日本、美洲和澳洲國家的指標相比都要遜色得多。

此外,能源和原材料獲得的巨額收益,刺激和支撐了制造業類商品的進口需求,反過來抑制著本國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在俄歷年500強企業名單中,排在前面的都是能源和原材料行業。能源、原材料行業巨頭是經濟的基本主體,他們既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又是投資分配、外匯調節和財政政策的主導,應該說正是他們的利益主導甚至操控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走向,使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經濟運行環境更加惡劣,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更加狹小。流入的巨額“石油美元”還對經濟構成通脹壓力。

當然,這些問題是多種因素促成的,資源型經濟只是一個方面。意識到“資源之禍”,力圖擺脫能源依賴型發展模式,追求創新型經濟成為今天俄羅斯最迫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