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俄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

作者:徐向梅    發布時間:2014年02月17日    

2013年3月22─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后首訪俄羅斯,從而在兩個國家甚至國際范圍內引發有關兩國關系特別是兩國元首著重強調的務實合作關系的關注。

中俄經貿關系發展的主要特點

蘇聯解體初期,俄羅斯伴隨著市場化轉軌出現大幅度經濟衰退,居民生活必需的糧食、食品、輕工業產品及日用消費品嚴重匱乏,中國對俄出口便以這類產品為主,機械設備隻佔10%左右。俄向中國出口鋼材、化肥、木材、電站設備、車輛機械設備、軍工產品以及生產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但石油貿易量不大。199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76.8億美元。由於秩序混亂、調控不力,特別是中國方面缺乏對出口商品質量的監管,大量假冒偽劣商品進入俄羅斯市場,損害了俄羅斯人對中國商人和中國商品的信心。加之俄羅斯由於自身經濟不景氣,其總體外貿額較前出現大幅下降,所以,盡管中俄政治關系發展良好,解決了長期困擾的邊界問題,構筑了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但是經貿往來卻過於冷淡,雙邊貿易額在90年代中后期徘徊不前甚至下降,1999年隻有57.2億美元。

2000年以后,俄羅斯本國政局穩定,經濟走上恢復和增長的軌道,中國經歷20余年的改革開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1年簽訂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政治基礎。實際上,中俄政府間自1997年就簽署了一系列有關經貿合作的綱要和協定,比如:《1997─2000 年貿易協定》(1997)、《2001─2005年貿易協定》(2000)、《關於2010年前中俄經貿合作綱要備忘錄》(2005)、《中俄投資合作規劃綱要》(2009),還有其他一些涉及稅收、口岸合作、農業經濟技術合作、能源開發等具體領域的合作協議以及地區合作規劃綱要。中俄經貿合作發展進入了新時期。

2000年中俄雙邊貿易額80億美元,2005年達到291億美元,2012年達到881.6億美元。除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貿易額較前年下滑,其余年份年均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其中很多年份保持了30%~40%的增長,2007年較上年增長了44.3%。從2010年起,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

盡管中俄經貿在2000年代增長迅速,但總量還是太小。以2012年881.6億美元的最大值來看,同期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額為5460.4億美元,與美國4846.9億美元,與日本3294.5億美元,與韓國2563.3億美元。加上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俄羅斯隻能算中國第十大貿易伙伴。

在中國對俄出口商品中,2005年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佔了24.81%和7.48%,服裝、輕紡材料及制品和鞋類佔到55.52%。2012年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佔比上升到65.36%,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佔5.99%,新增汽車及其零部件出口佔比5.15%,服裝、輕紡材料及制品和鞋類則下降到23.65%。由此可見,中國對俄出口商品的結構呈逐漸優化趨勢,機電和高新技術等高附加值產品佔比大幅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顯著下降。

在中國從俄進口的商品中,2005年原油佔31.21%,鋼材佔9.91%,鐵礦砂及精礦佔2.62%,也就是說,能源和原材料產品佔了43.74%,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佔比隻有3.85%。2012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品中僅原油和成品油佔比就達到60.38%,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比例則進一步下降。此外,近些年雙方農產品的相互進出口始終保持了一定比例。由於在天然氣價格方面存在分歧,俄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談判還在進行中。從上述數據可見,盡管俄政府層面近年不停地呼吁優化其出口結構,渴望提高對華機電和技術創新類產品出口比重,但看起來鮮有成效。

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多,中俄兩國的金融合作也取得顯著進步。從1993年中國銀行率先在俄羅斯開立分行,隨后中俄多家銀行在兩國互設代表處或分行。從2003年試點在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和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允許兩國間邊境貿易採用本幣結算,雙方多家銀行建立了賬戶代理行關系。目前,兩國間邊貿本幣結算地域已經從黑龍江擴大到吉林、內蒙古和新疆等省份,俄羅斯方面也從阿穆爾州擴展到多個聯邦主體。2011年6月兩國央行簽訂新的雙邊本幣結算協定后,中俄本幣結算從邊境貿易擴大到了一般貿易。2012年中俄貿易本幣結算額達到4%。2011年年底盧布和人民幣相繼在對方國家部分銀行網點挂牌交易,實現了盧布和人民幣直接可兌換。

最近一些年,兩國領導人在高層互訪中多次強調要深化能源合作,在高新科技、相互以及基建設施領域加強合作。不過這些項目推進起來並不容易。最成功的技術合作項目應該說是1997年簽訂合同、1999年開工建設、2007年投入使用的田灣核電站項目,這也是中俄兩國最大的技術合作項目,目前雙方已開始推進二期工程的合作。為了實現上下游一體化、讓俄羅斯石油公司分享產業鏈利益,2006年3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原則協議,擬在中國天津建設年加工能力1000萬噸的大煉油廠。最近兩年中俄兩國一直在探討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機和寬體客機的項目。中國邊界省份與俄羅斯的地區合作逐步加深。黑龍江省目前在俄遠東地區辟有15個產業園區,涉及工業、農業、林業等很多領域。2009年兩國元首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聯邦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這次習近平主席訪俄雙方再次強調要具體落實該規劃綱要。

中俄兩國相互間的直接投資發展不很理想。俄對華投資10多年來沒有進展,2000年是0.2億美元,2011年和2012年都是0.3億美元。中國對俄投資從2004年的0.8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7.2億美元。從2004年至今,中俄之間累計相互投資40多億美元,中國在俄外國直接投資國家中排名第11位,俄羅斯在中國外國直接投資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和台灣)中排名第13位。2011年6月普京總統訪華期間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同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簽署備忘錄共同成立中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目標募集規模20億~40億美元,計劃向俄羅斯、獨聯體和中國的物流、農業、工業生產、日用品生產行業投資。目前中俄投資基金已完成首個交易項目,向俄第二大林業公司俄羅斯森林產品公司注資,幫助該公司向中國出口木材。

總體來講,中俄雙邊貿易近年增長迅速,中國對俄出口結構明顯優化。高新技術和大項目合作在熱議中,有望向前推進。相互間的投資發展尚不盡如人意,中俄投資公司的成立和發展值得期待。

  影響中俄經貿關系發展的幾個重要因素

目前中俄經貿發展一方面應看到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積極發展的良好勢頭,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到存在的一些制約因素。

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取決於雙方各自的經濟發展階段和貿易水平。中國目前經濟總量已躍升世界第二位,2009─2010年外貿總額連續3年世界第二,2012年更首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881.6億美元的中俄雙邊貿易額對中國來講確顯微薄,特別是相比中歐、中美、中日來講,應該說中國發展對俄貿易的潛力巨大。從俄羅斯來講,盡管近年經濟增長迅速,但總量上2012年GDP剛剛超過2萬億美元,外貿總額8600多億美元,中俄貿易已佔到其外貿總額的10%多,且中國已經連續3年成為其最大貿易伙伴。因此說,從俄羅斯方面,囿於經濟和外貿發展水平,對中國貿易的增長速度可能受到一定制約。這是不可不考慮的因素。

中俄雙邊貿易結構的不平衡導致俄羅斯一方難以消除戒心。中國對俄出口結構呈逐漸優化的趨勢,而俄對華出口結構非但沒有向他們所希望的方向優化,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的趨向反而更加明顯。這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方面,中國處於快速工業化階段,對能源和原材料日益擴大的需求是發展的必須。從中國每年對國際市場原油產品的需求來看,俄羅斯從來都不是中國最大的供油國,以2012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2432.94萬噸這一近年來最大值來看,也隻佔了當年中國進口原油的8.98%,俄在伊朗由於核問題受到制裁從而減少了供應量的情況下排到中國供油國的第三位。另一方面,從俄羅斯方面,其本國經濟就是以能源和原材料為根基和導向的,盡管近些年俄政府不斷倡導創新經濟,但是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佔比不降反升,2012年其石油天然氣產品的出口佔總出口額的66.1%。如果俄羅斯經濟短期內無法實現自身的結構調整,其對華貿易結構也難以迅速實現優化。但是基於對成為中國原料附庸的擔憂,俄羅斯一方在與中國合作方面總是有所防備,這也不可避免地制約了雙方的深入合作。

中俄兩國都處於轉型時期,存在制度不健全、行政掣肘和腐敗、營商環境欠佳等問題,這些也阻礙了雙方投資者的腳步。根據2011年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俄羅斯在183個國家中排名第120位,中國排第91位。俄總統普京目前加大力度整頓本國的投資環境,提出目標要在2020年前將排名從第120位提升到第20位。如果目標能實現,那國際資金就不是流入而將是涌入俄羅斯。

此外,還有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制約、兩國文化和居民心理方面的因素等都會對中俄經貿合作構成影響。

中俄兩國互為陸上最大鄰國,又都處於轉型發展和快速增長的發展時期,經濟互補性很強,兩國間的貿易合作是雙方經濟發展的內在而迫切的需求,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我們目前應該做的是想方設法突破和超越制約發展的因素,使中俄經貿合作真正越過藩籬,躍上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