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黨史資政的幾個問題

作者:歐陽淞    發布時間:2013年09月05日    

關於黨史資政的幾個問題

歐陽淞

黨史資政是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之一。胡錦濤同志指出:“發展新的事業、開創新的局面,更需要總結、研究歷史經驗,做好以史鑒今、以史育人的工作。”習近平同志指出:“資政,就是要通過深入的研究成果,用黨的豐富歷史經驗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從黨史資政的內容和形式、從提高黨史資政研究主體的素質和水平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對資政工作規律性的認識,真正做到“黨有所需、‘史’有所為”(這裡所說的“史”,是指黨史部門和黨史工作者),以豐富多彩、務實管用的資政成果,更好地發揮其對理論創新的借鑒作用、對黨委和政府決策制定的參謀作用、對組織群眾動員群眾實施決策的助手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關於黨史資政的內容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用了五個“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來闡發黨史資政的主要內容。對於地方黨史部門來說,這五個“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最重要的又是: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為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堅持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9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90多年的奮斗、創造、積累,取得了三大主要成就: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世界舞台上揚眉吐氣、充滿信心,我們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發揮黨史的資政作用,就要堅持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從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從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奮斗歷程中,深切感受90多年來黨和人民的不懈奮斗、艱辛探索以及創造的偉大業績,是怎樣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怎樣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面貌,從而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這對於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進一步加深對黨的認識和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在90多年的奮斗、探索中,中國共產黨人培育、鍛造、形成了許多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崇高精神。這些傳統、作風和精神,承載著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吸收了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展示,是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展示,不僅成為廣大黨員干部言行舉止的基本規范,而且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成為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發揮黨史的資政作用,就要堅持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結合新的時代要求,繼承和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促進作風養成,使黨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經歷如此艱難曲折的奮斗歷程,積累如此豐富成功經驗的政黨,是不多見的。黨的成功經驗是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反映了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集中體現了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善於總結運用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是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推動事業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發揮黨史的資政作用,就要堅持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學習借鑒黨的成功經驗中增強推動事業發展的信心和力量,獲得做好工作的智慧和啟迪,在創造性地運用黨的成功經驗中提髙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以更好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更好地肩負起治國理政的重任,更好地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90多年來,黨在領導人民進行奮斗、探索中,既取得了輝煌成就,也經歷過失誤和曲折。恩格斯曾經深刻指出:“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自己的經驗,包括自己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黨不但善於從成功中總結經驗,而且善於從失誤中汲取教訓,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發揮黨史的資政作用,就要堅持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正確認識和對待黨在探索中走過的艱難道路,深刻認識產生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汲取教訓、把握規律,避免和防止重犯歷史上的錯誤,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以上四個“用”,是《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史工作的意見》對黨史資政育人的總要求。這四個“用”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缺一不可,涵蓋整個黨史工作的主要功能。有同志可能會說,前兩個“用”好像對“育人”強調得更多一些,不完全屬於“資政”的范疇。這個看法也有一定道理,但還應看到,從內涵上說,資政育人作為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一個大體並列的關系,也有一個部分交叉或者部分包容的關系。資政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執政,而執政歸根結底要靠“人”去實現,因此,用黨史“育人”,提高人的覺悟和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落實決策、投身執政實踐,實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資政”。或者說,黨史資政是比黨史育人更大的概念,我們既要看到二者的區別,又要看到二者的聯系。不能畫地為牢,人為地將二者割裂開來。

再深入一步,以上所說的五個“提供歷史借鑒和啟示”,實際上屬於黨史資政的任務和角度﹔四個“用”屬於黨史資政的途徑﹔而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務去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則屬於黨史資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們共同構成了黨史資政的基本內容。當一個這樣的過程完結后,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中的新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我們再通過四個“用”去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這種建議仍然是基於黨的歷史過程和歷史經驗提出的),於是,黨委和政府關心的又一個實際問題,又有了新的來自黨的歷史的借鑒,黨史資政又完成了一個新的任務。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黨史資政乃至於整個黨史工作,就在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進程中與時俱進,與黨同進,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起前進了。我們可以依據這樣的基本線索來理解黨史資政的內容並切實付諸實踐,努力取得實效。

二、關於黨史資政的形式

黨史資政的形式,從廣義上說,包括提供各種類型的黨史基本著作和黨史研究成果,也包括組織有利於黨委和政府開展工作的黨史宣傳等。而從狹義上說,主要指提供黨史基本著作,提供專題研究報告、專題資料報告和專題咨詢資料等。在2010年杭州會議上,我曾提出黨史資政主要分為三類:一是修好黨的歷史,重點是寫好黨史基本著作,為黨委和政府提供基礎性資政服務﹔二是加強現實性專題研究,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時效性針對性強的資政服務﹔三是加強戰略性專題研究,為黨委和政府提供預見性的資政參考。實際上,黨史資政的成果形式主要是黨史基本著作和專題研究兩大類。在這裡,我再就近年來編寫黨史基本著作和開展黨史資政專題研究形成.的一些認識,講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關於編寫黨史基本著作。黨史基本著作實事求是記載和反映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蘊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管黨的經驗和智慧,具有全面性、系統性的特點,是活生生的具有資政功能的基本教材,是發揮黨史資政作用的主體成果。2011年,中央黨史研究室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修訂重印了第一卷。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在編寫《九十年》這部著作時,我們提出了“6+1”的原則要求。我們認為,“6+1”的要求,是多年來編寫黨史基本著作的經驗總結,也可作為今后編寫黨史基本著作的重要指導原則。

一是導向正確。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遵循黨中央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黨性原則和科學精神的統一:正確認識和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准確記載和反映黨的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和自身建設史,科學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以歷史事實闡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二是結構合理。編寫黨史基本著作要有明確的思路,按照黨的歷史原貌,設計合理的框架結構。要在尊重以往分期的基礎上,按照黨史發展脈絡和階段性特點,科學劃分歷史時期和歷史階段,特別要注意研究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階段劃分問題。要注意合理謀篇布局,各個時期內容、篇幅要大致平衡,防止畸輕畸重。章節之間、段落之間,要注意起承轉合。

三是史實准確。要以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為基礎,確保史實准確無誤。無論是參考吸收現有研究成果,還是參考原有的黨史基本著作,都要對照第一手資料,對重要史實、統計數字、引文等認真進行核實。對一時難以查清的史實、數字等,可暫不反映。對互聯網上的材料要注意鑒別使用。

四是點評精當。要發揚我國史書編寫的傳統,以敘為主、以敘為本、以敘為體,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夾敘夾議。在准確敘史基礎上,在適當的地方加以恰到好處、要言不煩的議論,以增強史書的思想性、針對性、導向性。議論和點評要有根有據、准確生動,要富有哲理、富有啟發、富有感情,既要體現歷史感,又要體現時代性。敘史主要是講出歷史的本然,點評主要是講出歷史的所以然。敘史是“畫龍”,點評是“點睛”,在黨史基本著作中要有一定數量的“點睛”之筆。

五是邏輯嚴密。歷史不是有聞必錄,不是流水賬,不能就事論事,要寫出歷史的條理,對歷史發展的關鍵點、歷史轉折的地方尤其要把握好。要找出每個事件發生的原因和它們之間的聯系,用辯証的觀點、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研究和編寫歷史。要注意把歷史事實的背景、具體的歷史事實和作者對歷史事實的抽象這三部分搭配好。各個時期之間,每個章、節、目之間,都要注意其中的聯系,注意內在的邏輯關系。

六是文字生動。要注重修辭,講究寫作方法,文字要有波瀾起伏,有提神之筆,敘述要有重點、有典型細節。有時還可以引用一些重要報刊、記者、作家的評論,以增加行文的生動性。要帶著感情寫史,使歷史上動人的事情在書中也是動人的。

編寫黨史基本著作,在做到以上六個方面要求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創新。如果沒有敢於創新的氣魄和信心,就不可能推出精品力作。注重創新,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態度上,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倶進﹔二是內容上,要使用新史料,提煉言之成理的新觀點﹔三是形式上,對於框架結構、語言風格、板式設計、圖表使用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探索和新的嘗試。

()關於黨史資政專題研究。黨史資政專題研究,是資政的一種重要形式。黨史資政專題研究與黨史基本著作的編寫思路具有明顯差異。黨史基本著作重在客觀再現,其指向是還原歷史原貌﹔而黨史資政專題研究則重在以史鑒今,其指向是服務現實。資政專題研究,就是按照以史鑒今、知古通今的要求,對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歷史問題、重要決策過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等進行重點研究,總結經驗教訓,得出規律性認識,給解決現實中的類似問題提供參考,引起黨委和政府對此類問題的關注,起到引發思考、啟發思路、比較借鑒的作用。

搞好黨史資政專題研究,上述關於編寫黨史基本著作“6+1”的要求也是適用的。在2010年杭州會議上,我就切實增強資政服務的有效性問題談過四點意見:一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保証資政成果方向的正確性﹔二是以確鑿的歷史事實為依據,保証資政成果史實的准確性﹔三是以服務對象的需要為出發點,保証資政成果內容的針對性﹔四是以簡明生動的形式為載體,增強資政成果的可讀性。這四點要求,主要是針對搞好黨史資政專題研究而言的。在今后的專題研究中還應堅持。在這裡,根據近年來的實踐經驗,我再談五點看法。

一是站位要高。《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史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積極開展服務大局、貼近現實的資政專題研究,為黨中央和各級黨委提供咨詢服務。”落實中央這一要求,我們在開展資政專題研究時,要堅持根據歷史資料寫歷史與站在時代高度寫歷史的統一,貼近現實、貼近國計民生,從歷史、現實和理論的結合上進行資政專題研究。要有“述往事,思來者”,“鑒前世之盛衰,考當今之得失”的抱負,把視野放得更寬一些,讓眼光看得更遠一些,立足於洞察歷史真相,從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統一中認識和把握歷史,提供可資借鑒和汲取的歷史經驗。

二是選題要准。開展黨史資政專題研究,選題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尤為重要。選題首先要有針對性:資政專題研究隻有抓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才能富有成效、事半功倍。如果脫離中心工作,遠離大局需要,其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其次是要有時效性。對急迫問題以及黨委和政府關注的重要問題,必須及時啟動、快速反應,適時提供情況和建議,才能適應和滿足決策者的需要。“文當其時,一字千金。”“生逢其時”才能“謀當其用”。倘若時過境遷,工作重心轉移,才慢騰騰地拿出資政成果來,即使寫得再全面、再深刻,也為時已晚,難有大用。

三是觀點要鮮明。一般來說,寫文章都是為了表達一個或幾個觀點。觀點就是判斷,就是從歷史資料中提煉和抽象出來的作者的看法,所以,要觀點鮮明,首先要做到材料扎實、可靠,同時還要做到內容集中,表述准確,不模棱兩可。材料不可靠就不能令人信服,內容不集中就不能突出觀點,模棱兩可就會使人莫衷一是。因此,每一個資政專題研究成果都要有一個基本觀點,這是這一專題的“總綱”,在“總綱”之下還要“綱舉目張”,要有大論點還要有小論點,論點之間要互相呼應、合理布局,真正做到層次清楚,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前后貫穿。

四是分析要透徹。要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把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對其進行理性分析,從中把握和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本質和規律。要以准確可靠的歷史資料為依據,進行分析、議論,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對於提出的問題,贊成什麼,不贊成什麼,都要講出充足的理由,要讓人信服。要注意不能借歷史對現實問題空發議論,更不能牽強附會、牢騷滿腹、橫加指責。要注意總結符合當地實際的經驗教訓,突出特色,防止流於一般化。

五是建議要實在。一般情況下,黨史資政專題成果可以不提建議。如要提出建議,就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出謀劃策,以做好黨委和政府關心的某一中心工作為出發點,多從歷史角度提出建議。這也是我們黨史部門的資政報告區別於別的部門專題研究報告的一個根本之點。所提建議要具體,防止空洞無物﹔要客觀,避免故作驚人議論。提建議還要注意到位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

當然,資政的形式豐富多彩,遠不止以上列舉的這兩種,重要的形式還包括籌辦中央安排的紀念活動,撰寫發表紀念文章,拍攝電視文獻片,編寫編纂審閱執政紀事等有關圖書,籌備審查有關展覽,對黨委提出的問題作出回答,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案、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等等。我們應當舉一反三,深入思考和研討,從中找出各自的具體規律來。

三、關於對黨史資政研究主體的基本要求

黨史資政研究的主體,主要是廣大黨史工作者和各級黨史部門,其客體即研究對象是黨的全部歷史。用黨史資政,就是要用資政研究的成果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服務。黨史資政研究主體的素質和水平,決定著資政的質量和效果。因此,提高黨史資政工作科學化水平,既要注意調動黨史工作者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又要大力加強黨史部門的政治建設和業務建設,充分發揮各級黨史部門的作用。

()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史工作者的作用。做好黨史資政工作,關鍵在人。我們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淡泊名利、勤奮敬業,具備良好綜合素質的黨史資政工作隊伍。為此,廣大黨史工作者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去努力。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敬業”。能否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資政工作,關鍵在於是否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能否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關鍵又在於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勵人們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思想基礎。搞好黨史資政工作,要堅定理想信念,著眼現實要求,胸懷大志、對黨忠誠,充滿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要立足本職崗位,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做到心無旁騖、盡職盡責,勤勉敬業、甘於奉獻。要發揚“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優良傳統,養成廣博而精深的學術追求,樹立科學態度和嚴謹學風,力求拿出更多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高質量資政研究成果。

二要明確政之所需,努力做到“懂政”。黨史資政成果大多是直接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的。如同企業生產的產品必須符合市場需求因而必須熟悉市場一樣,黨史資政也必須適應並了解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和決策需求,即必須“懂政”。黨史工作者隻有“懂政”,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資政工作的准確性、針對性、實效性。為此,要刻苦學習黨的理論,熟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敏銳觀察形勢,勤於思考問題,善於見微知著,努力從歷史深處挖掘現實價值﹔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了解黨委工作部署,掌握黨委工作意圖,做到想黨委之所想、急黨委之所急、供黨委之所需﹔要學會換位思考,領會領導班子意圖,主動做好資政服務工作。“懂政”還包括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善於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潮的干擾,增強黨史資政的政治性和原則性。同時,要防止可能出現的不顧客觀實際和歷史事實而一味迎合領導者的庸俗行為和錯誤做法。

三要實現業有專攻,努力做到“知史”。搞好黨史資政工作,一個重要前提是要對黨的歷史有全面了解和准確把握,要具備雄厚的史學功底。要認識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行的,在資政工作中就更是這樣。隨著黨史資料的不斷發現和黨史研究的不斷深化,專業的黨史研究工作者也要堅持不懈加強黨史學習,避免出現淺嘗輒止和“燈下黑”的情況。要處理好“專”與“通”的關系。單有常識而沒有專長,不能深入淺出,單有專長而常識不足,不能觸類旁通。全面掌握才能融會貫通,爛熟於胸才能厚積薄發。因此,作為黨史研究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相對精通的研究領域,努力成為“專家”,又要對整個黨的歷史有通盤掌握,努力成為“通才”。

四要擴大知識儲備,努力做到“博學”。歷史研究者越博學,對歷史的把握就越全面,理解就越深刻,研究水平就越高超。做好黨史資政工作,在學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習多方面的知識。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把學習多方面知識稱作“通”,認為通有直通、橫通、旁通。直通是指對縱向的歷史要通,例如研究黨的歷史,要了解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橫通是指從橫的方面掌握相關知識,例如要了解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社會學、統計學等方面的知識﹔旁通是指要了解相關的歷史,如了解世界歷史、其他黨派的歷史等。按直通、橫通、旁通的要求對照自己,恐怕多數人都是可以找到差距的。除學習上述知識外,在這裡,我再強調學好三個方面的知識。一要學好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這是保証黨史資政正確方向的關鍵,也是增強黨史資政針對性、實效性的關鍵。二要學好邏輯學。我們所從事的研究工作與寫作關系密切。而寫作一篇文章,起碼的要求是說得明白。有的同志寫出的文章,大概看一下一級、二級標題,就覺得不可取。該並列的包容了,該包容的並列了,該先說的后說了,該后說的先說了,“白菜”筐裡有“蘿卜”,“蘿卜”筐裡有“白菜”,一看就覺得文章的框架結構不合理,概念比較模糊,判斷不夠准確,推理不夠縝密,這就是因為邏輯學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不能把好的內容裝進一個合適的載體,別人看了也就會不得要領。有鑒於此,就要學好邏輯學,使資政研究成果具有邏輯的力量。三要學好現代漢語。“言而無文,行之不遠”,隻有准確而生動的資政研究成果,才會引起領導同志的興趣和關注,才能產生應有的社會影響和作用。作為從事寫作的研究人員,起碼要做到文通句順、行文規范。要努力從語法上做到“通”,解決“語病”問題:修辭上做到“雅”,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和效果。

五要掌握科學方法,努力做到“善思”。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且是已經過去的客觀存在,它不會以具體事實直接告訴后人應該怎麼做,也不會因后人的好惡而改變它的存在形態。但是,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蘊藏著深刻的本質聯系,有著無法改變的前因后果,而要揭示這一切,研究者就需要具備一種深邃的洞察力和超常的判斷力,憑借這種能力,研究者才可以穿越外部表象和時空限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歷史發展的本質,給后人以理性的啟示。而要獲得這種能力,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這種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因此,黨史研究工作者必須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抓住歷史發展的關鍵和本質,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變零散為系統、變孤立為聯系、變粗淺為精深、變感性為理性,為現實提供有益的歷史依據和歷史啟示。

()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史部門的作用。黨史部門是黨史資政工作的主管部門,也是黨史資政研究的主體,在資政工作中負有組織、謀劃、引導、服務等方面的職責。一個地區黨史資政工作做得如何,效果如何,與黨史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工作水平有極大關系。總結近年來的實踐經驗,黨史部門尤其是省級黨史部門在資政工作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善於謀劃,明確資政方向。謀劃黨史資政,首要的任務就是抓好選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選題是資政研究的起始環節,把握不好,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裡”。黨史資政研究選題一定要以現實問題為中心,以黨委和政府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緊緊圍繞黨委總體工作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抓住黨委工作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來謀劃,著力形成對黨委決策有啟迪、對指導全局工作有幫助、對推動面上工作有借鑒意義的研究成果。黨史課題多種多樣,選題時必須考慮其價值大小,要麼注重決策參考價值,要麼注重實際推動價值,要麼注重思想教育價值,要麼注重文化積累價值,要麼注重學術創新價值。最少要有其中的一種價值,才能發揮資政的現實效果。在選題時,還要注意新出現的關系全局的苗頭性問題,做好超前的戰略性資政課題研究。

二要善於溝通,爭取資政任務。重點是向上溝通匯報,主動請戰。黨委和政府的需要與黨史部門的優勢是黨史資政的最佳結合點。要自覺聽從黨委指揮,全面履行職能,積極主動地圍繞黨委中心工作來謀劃、開展資政工作。自身開展的重要工作要主動報告﹔黨委重大部署要主動配合﹔對與黨史工作有關的重大項目要主動爭取。要圍繞黨委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及時收集、選擇、報送對黨委和政府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選題,爭取黨委和政府下達任務。要注意橫向溝通,聯合作戰。

三要善於組織,增強資政合力。要加強資政研究團隊建設,注重發揮集體的力量。要圍繞黨史資政工作,建立一套集黨史資料征集、基本著作撰寫、資政專題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等環節為一體的工作機制,提高資政工作的成效。要以課題為抓手,通過課題把科研人員組織起來,盡可能讓更多的研究人員來參與黨史資政研究。新形勢下,由於黨委和政府決策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資政課題的相關性、綜合性、專業性不斷增強,不少大型課題需要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攻關。這就要求黨史部門擴大社會參與程度,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積極的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黨政機關、單位的橫向合作,共同提出黨史資政工作任務,延伸資政工作觸角,提高資政課題選擇的廣度和深度,增強資政工作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四要善於服務,提供資政保障。各級黨史部門要在提高領導水平、加強管理上下功夫,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下功夫,為提高黨史資政工作水平提供有力保障。要努力營造有利於出人才、出成果的環境、條件和體制機制。要關愛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努力解決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做到“用事業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適當的待遇留人”,努力改善科研和生活條件。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研究人員樂於資政、勤於資政、善於資政。

【本文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於2012613日在全國黨史部門黨史資政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講話的主體部分。】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