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全局,謀萬世——讀江澤民著作中的古詩文隨感

作者:孫業禮    發布時間:2013年09月04日    

謀全局,謀萬世

——讀江澤民著作中的古詩文隨感

孫業禮

清末有一位懷才憂國但卻不太知名的文人,叫陳澹然。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清朝國勢的日衰,他提出“遷都建藩”的建議,還寫了篇《遷都建藩議》,呼吁把朝廷搬到武昌,甚至羅列了遷都的十大好處。文中說:“方今國勢,無復雍乾財富之盛,驟語建置,微特黎民滋恐,即殊識之士亦非徘徊瞻顧而不敢為。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誠欲延國命於累卵之巔,舉危疆以圖自保,則因勢制地之術,固有不容不先振其綱維而徐措其節目之細,則遷都之說尚焉。”

陳澹然關於遷都的建議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清王朝的命運,也不具備可行性,因此,在當時並未引起太大的反響。時序到了民國,陳澹然的名字和他的著作一起很快就被塵封進了歷史文獻。如今,他的著作在一般圖書館已經很難找到,據說原版隻有武漢大學圖書館和北京中醫大學圖書館有存。

近讀江澤民的有關著述,在1993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2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到了陳澹然奏議中富有哲理的兩句話。江澤民是這樣說的:“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一定要時刻想著全國各族人民,處處顧全大局,當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發生矛盾時,要自覺服從大局。”

江澤民的引用使這句哲言有了新的生機。翻開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的報章雜志,這句話很少見到。而此后,這句名言經常出現在報刊中,引用率很高。不過此時,人們借用這句格言,已是表達一種新的理念了。

謀全局、謀萬世,這是江澤民反復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一種強烈的治國理念。在江澤民的著述中,人們常常感受到這種全局意識,這種長遠觀念。他多次強調,“胸無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無論負責哪一級、哪一個部門的領導工作,都要時刻胸懷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堅持以大局為重。”“講政治,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講全局、懂全局、謀全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謀劃長遠發展和大的生產力布局,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是黨和政府領導經濟工作的主要職責。”

不僅如此,江澤民還為“謀全局、謀萬世”的治國理念提出了時代性的要求。

如何做到謀全局呢?

謀全局,就要有寬廣的視野,要有世界眼光。近代以來,我們落后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長期的閉關鎖國。當西方發生工業革命,新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迅速改變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的時候,中國的封建統治者卻陶醉於所謂的“康乾盛世”,盲目自大,喪失了與世界同步前進的機會。當一些進步的中國人睜眼看世界時,在生產力發展的坐標上中國已經落后了近兩百年。歷史的教訓是深刻的,也許正因如此,江澤民特別強調一定要有世界眼光:“世界發展很快,我們要密切注視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的變化。否則,就難以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也很難做好工作……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這樣來觀察問題,我們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更加清醒和主動地掌握我們自己發展的命運。”

謀全局,就要抓主要矛盾,抓大事。江澤民認為,隻有樹立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想大事、議大事、抓大事,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的問題,從而有力地帶動其他各方面工作。

謀全局,就要有整體觀念,統籌兼顧,要能夠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關系。1995年,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詳細闡述了如何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12個重大關系。在這些重大關系中,他認為最關系全局的就是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並把它們比作“我國現代化建設棋盤上的三著緊密關聯的戰略性棋子”,“每一著棋都下好了,相互促進,就會全局皆活﹔如果有一著下不好,其他兩著也會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由此推延,謀全局,還有一個如何處理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的問題。江澤民還把它作為領導干部的一個基本素質來要求:“今后考核干部,除了看他們對本地方、本部門作了什麼貢獻,還要考核這些同志的全局觀念,看他們對全局作了什麼貢獻。”

謀全局,才能經得起現實的全面考驗。謀萬世,才能經得住歷史的長久考驗。

謀萬世,就要居安思危,就要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因此,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特別提醒全黨要居安思危,指出:“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面對艱巨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嚴峻挑戰,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

謀萬世,就要有長遠眼光,工作要有預見性。江澤民經常說,我們做決策、做工作,既要考慮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決策,用江澤民的話來說,這是“為子孫后代著想,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決不能走浪費資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關於預見性,江澤民經常強調,我們的工作要加強對一些問題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這樣才能成功應對一些復雜問題和突發事件。例如,1997年,東南亞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來勢迅猛,波及甚廣。黨中央冷靜分析形勢,及時提出了“堅定信心,心中有數,未雨綢繆,沉著應付,埋頭苦干,趨利避害”的方針,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從而使我們得以從容地渡過了這場金融危機的沖擊。

謀萬世,就要抓基礎、抓根本性建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江澤民認為:“全面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最根本的是要在各項工作中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江澤民集中全黨智慧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我們謀全局、謀萬世的最重要的指導思想。

[作者孫業禮,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北京 100017]

(來源:《黨的文獻》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