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完善與黨的理論創新

作者:徐永軍    發布時間:2014年06月10日    

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完善與黨的理論創新

徐永軍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也開啟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時期,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我們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確立並不斷充實和完善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和總體布局,就是這一成果的生動體現。

一、黨的建設總目標確立與完善的過程,集中反映了全黨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認識深化的進程

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經歷了一個由探索到基本確立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黨的文獻真實地紀錄了這一過程。從黨的文獻與黨的建設實踐看,這一過程,以19949月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為標志可以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黨的建設總目標探索與確立階段,后一階段是黨的建設總目標豐富與完善階段。這兩個階段又可以根據黨的建設實踐各自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三屆四中全會,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撥亂反正,提出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為科學確立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進行了艱辛探索

19801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講話時提出,“黨應該是一個戰斗的隊伍,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應該是統一的、有高度覺悟的,有紀律的隊伍。”【《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68269頁。】這是新時期我們黨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做出的第一次比較明確的回答,也是新時期黨的重要文獻關於黨的建設目標第一次比較明確的記載。它是在深刻分析我們黨在20世紀80年代承擔的三大歷史任務、面臨的形勢、黨的狀況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對“文化大革命”中帶有明顯“階級斗爭”烙印的“五十字方針”【五十字方針,即黨組織應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應能領導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對於階級敵人進行戰斗的朝氣蓬勃的先鋒隊組織。】的撥亂反正,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的探索奠定了勝利前進的陣地和基礎。在這一基礎之上,黨的十二大、十二屆二中全會、十三大相繼提出“把黨建設成為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堅強核心”【《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頁。】和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一個勇於改革、充滿活力的黨,紀律嚴明、公正廉潔的黨,選賢任能、卓有成效地為人民服務的黨”【《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頁。】的目標。這些目標是實現黨的建設撥亂反正后全黨在新形勢新任務下探索黨的建設目標的新成果。它們體現了黨的性質、黨的宗旨對黨的建設的要求,把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認識,比如社會主義社會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等,納入到黨的建設目標之中,實現了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黨的歷史使命的有機結合,回答了我們黨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以什麼樣的形象長期執政、領導改革開放的問題。

這一時期的探索雖然剛剛起步,但特點鮮明。一是緊緊圍繞黨已經執政和領導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樣一個實際進行探索,方向正確,富於時代特色,為后來的探索開了一個好頭。二是探索步步深入,內涵一次比一次豐滿。三是還沒有形成“黨的建設總目標”的概念。這一概念是由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

()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四屆四中全會,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牢記鄧小平同志“這個黨該抓了,不抓不行了”的重托,聚精會神抓黨建,把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總目標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時間社會主義“終結論”、共產黨“下課”聲甚囂塵上。在國內,黨的十三大后一段時間裡,忽視黨的建設,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所放鬆,思想政治工作削弱,出現了鄧小平同志批評的“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一軟一硬不相稱”【《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頁。】的狀況。這種狀況助長了懷疑、否定社會主義和削弱、取消共產黨領導思潮的泛濫,並導致了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

江澤民同志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為扭轉“一軟一硬不相稱”的狀況,聚精會神抓黨建,深入探索黨的建設總目標,反復強調要“把我們黨建設成為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更加堅強的核心力量”【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33頁。】。19949月,中共中央召開十四屆四中全會,集中討論黨的建設問題,提出“把黨建設成為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7頁。】。江澤民同志在全會上講話時明確地把它稱作“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目標”【《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3頁。】,后來又進一步稱為“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7頁。】。十四屆四中全會把黨的建設提到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因此,這一目標也被稱作“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這一目標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包括“蘇東劇變”的教訓和總結現實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包含了黨的指導思想、性質、宗旨以及黨的建設的總體要求,有三點突出的新內容:一是“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起來”,二是“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三是“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三個方面的新內容集中反映了黨的十四大后改革開放新形勢以及時代發展與進步對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律的新認識。

()黨的建設總目標確立后,全黨探索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的腳步並沒有停止。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如何貫徹落實這個總目標進行了大量探索,反復強調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在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過程中,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深化了全黨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的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總目標

這一時期,對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的修改和完善主要體現在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報告上。

黨的十五大報告對黨的建設總目標做了兩點修改和補充。一是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改為“鄧小平理論”,二是增加了“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容。這一修改和補充,不僅進一步明確了黨的領導地位和黨的中心任務,豐富了黨的建設總目標的內涵,而且使黨的建設總目標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加科學、更加准確。

2000年初,江澤民同志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17月,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全面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長期執政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對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加強黨的建設的規律的認識。江澤民同志指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抓黨的建設,同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要求是一致的。”【《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頁。】

黨的十六大,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保証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9頁。】這“兩個先鋒隊”、“一個領導核心”、“三個代表”,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總目標,為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指引了明確科學的方向。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繼續圍繞在新世紀新階段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重大問題,探索解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形成了一系列新認識、新論斷、新觀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繼續推向前進的同時,深化了全黨對黨的建設總目標的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建設總目標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提出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頁。】。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頁。】和“把黨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確保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09928日。】。這三個目標,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鮮明而集中地體現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線、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符合我們的黨情國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它們抓住“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抓住“執政”這個關鍵,突出強調黨的先進性和團結和諧,體現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賦予了黨的建設總目標新的內涵。

二、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拓展與完善,集中體現了全黨關於“怎麼樣建設黨”的新認識、新成果

新時期,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經歷了一個由“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的發展完善過程。

()從提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到提出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靠制度建設,再到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建設貫穿於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隨著全黨對制度建設認識的深化,實現了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由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的拓展與完善

在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針對黨和紅軍中存在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及其危害,創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黨的原則,強調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抗日戰爭時期,他又創造性地把黨的建設稱作“偉大工程”,領導全黨開展以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並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概括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自我批評等三大作風,最終形成了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加強黨的建設,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提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333頁。】,把改革和完善黨和國家制度提上了工作日程。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都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指出:“保証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制度建設是最根本的。”“完善各個方面的制度,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547頁。】強調:“我們既要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制度建設和創新,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又要加強黨內制度建設和創新,不斷完善黨內各方面的體制機制。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進黨的建設和黨內生活制度化、規范化,也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181182頁。】注重制度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一個鮮明特征。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既用制度建設來促進黨的各方面建設深入發展,又用制度建設來鞏固黨的各方面建設取得的成果,逐步探索出一條從制度上建設黨的新路子。黨的十六大總結以往經驗,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8569頁。】。制度建設被擺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與思想、組織、作風建設一起構成了黨的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從提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到提出把懲治腐敗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再到提出“反腐倡廉建設”的概念,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隨著全黨對反腐倡廉認識的深化,實現了黨的總體布局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拓展與完善

我們黨始終把反腐倡廉工作當作重大政治任務來抓,一刻也沒有放鬆。早在19268月,黨中央就發出了《關於堅決清洗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要求邊區政府“厲行廉潔政治,嚴懲公務人員之貪污行為”【《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頁。】。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又告誡全黨牢記“兩個務必”,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襲擊。建國初期,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嚴懲劉青山、張子善,有效遏制了貪腐的苗頭。新時期,鄧小平同志針對黨面臨執政和改革開放的雙層考驗,把反腐倡廉工作提到關系執政黨生死存亡的高度,提出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經濟犯罪。告誡全黨,如果不堅決剎住經濟犯罪的歪風,“我們的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面貌’的問題”【《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403頁。】。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頁。】。江澤民同志針對黨面臨的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的多重考驗,指出“反腐倡廉工作是直接影響改革和建設事業成敗的大事”【《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頁。】,“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頁。】。提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6頁。】,“懲治腐敗,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持之以恆”【《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頁。】。強調要“把反腐敗寓於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3頁。】。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同志把反腐倡廉提到執政能力的高度,指出“反腐倡廉能力,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証”【《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594頁。】,“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巨,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591592頁。】強調要“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頁。】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同志再次創造性提出“反腐倡廉建設”的概念,把反腐倡廉納入到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黨的建設由“四大建設”拓展為“五大建設”。這既是對反腐倡廉理論的重大創新,又是對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的重要提升,表明反腐倡廉必須走注重“建設”的路子,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推進反腐倡廉工作。

三、幾點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在探索和完善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過程中,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促進了黨建理論的不斷創新。黨建總目標、總體布局的確立和完善是黨建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其確立、完善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就是黨建理論發展、創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大量新鮮的經驗,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隨著黨的事業的推進不斷充實和完善

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這是黨的十六大總結黨的建設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一條重要結論。黨的建設歷來同黨的政治路線緊密聯系在一起,為黨的事業和黨的中心任務服務。新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牢牢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也為黨的建設總目標和總體布局的完善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奠定了牢固的實踐基礎。

()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必須緊緊圍繞解決兩大歷史性課題,隨著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黨自身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不斷充實和完善

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執政以后如何加強自身建設,如何認識、把握和運用共產黨執政規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是生死攸關、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好的重大問題。新時期,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圍繞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從黨的實際出發,認真總結和比較世界各國執政黨建設的經驗和教訓,認真研究和解決新形勢下黨的自身建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黨自身建設規律認識的過程中,一步步充實和完善黨的建設總目標和總體布局,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向前進。

()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必須緊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進的步伐,隨著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不斷充實和完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新的事業。新的事業呼喚、孕育新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先后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體系是探索、認識、運用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新時期的實踐表明,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探索、認識、運用每深入一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向前邁進一步,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完善也隨之跟進一步。

()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必須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不斷充實和完善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雖然仍是世界的主題,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經濟格局、力量對比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出現一系列新變化、新態勢和新特點。我國雖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沒有變,但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出現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隻有根據新變化新要求,確立並不斷調整黨的建設總目標和總體布局,黨的建設才能准確把握時代特點,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推進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

()黨的建設總目標、總體布局的完善必須有利於保持黨的性質、宗旨不變,有利於加強和鞏固黨的領導作用與地位

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這一性質、宗旨,為黨保持先進性、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但這一性質、宗旨,從黨成立那一刻起,就受到各種挑戰,需要靠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自身建設來維護和鞏固。黨的90年的建設史,就是一部不斷鞏固黨的性質、宗旨的歷史,一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加強黨的領導作用與地位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在探索黨的建設總目標、完善黨的總體布局的過程中,我們黨始終把確保黨的先鋒隊性質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和黨的總體布局完善最顯著的特征。正因為如此,我們黨的建設和黨所領導的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既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開辟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民之路、強國之路,也創立了中國特色的黨建理論體系,形成了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的戰略格局,走出了一條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的光輝之路、成功之路。

來源:《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