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夢想感染世界

作者:張宏志    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6日    

中國夢,這一概念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洗練的語言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高度概括了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凝聚了海內外各階層、各方面民眾的最大共識,承載著億萬人為之不懈奮斗的百年祈盼。

中國夢的提出,對於增強我們國家的民族凝聚力有著重大意義,為提升我國的軟實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如何向世界說清、講好中國夢,以中國夢想感染世界,成為我國理論界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必須講清中國夢的特性。

中國夢具有歷史進步性。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即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可以說,中國夢是一個古老民族的覺醒、自強之夢,是一個廣土眾民之國的現代化建設之夢﹔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國土上,憑借自己的努力,實現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的夢想,具有無可爭議的歷史進步性。

中國夢具有人民大眾性。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與人民夢的有機統一,既是國家、民族的強盛夢,又是人民的幸福夢﹔既是中國人民的集體夢,又是每個中國人的個人夢。前者是后者實現的前提,后者是推進前者的動力。二者相輔相成,代表了中國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鮮明的人民大眾性。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實現中國夢必須依靠中國人民的力量,動員億萬中國人為之奮斗。這就必然要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即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中國夢具有時代包容性。中華民族歷史上曾經長期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中華文明一直以繁榮、昌盛、和平、理性著稱。自歐洲文藝復興之后,中國逐步落后於西方﹔到鴉片戰爭之后,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封建社會的沒落,中國逐漸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一代代先進的中國人一直有學習世界先進文化成果、重新振興中華的強烈願望。所以說,中國夢絕不是復古夢、排外夢,不是狹隘民族主義的夢,而是具有強烈時代性和包容性的偉大夢想。當今世界,特別是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今天,實現中國夢必須把握世界發展趨勢、緊隨時代進步潮流,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統一起來,使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的機遇,並在世界的發展中尋求中國發展的新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2013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