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十年新求索【2】

作者:紀曉華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10日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黨治國理政更加“藝術”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份全面總結執政經驗、專門論述執政能力建設、指導全黨擔當起執政興國歷史使命的綱領性文件

2004年9月19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經過充分討論,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專門制定的綱領性文件。

這是一份內涵極其豐富的文獻,它記載著執政半個多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歷程。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就對黨執政后所面臨的考驗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要求全黨同志努力提高執政能力。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根據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了“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等重大問題,對執政條件下如何加強黨的建設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進行了深入思考。

面向新世紀,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科學判斷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首次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

為了落實十六大精神,胡錦濤同志在2002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堅持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並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緊密圍繞發展這個主題來展開”。

2003年10月,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黨中央總結20多年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問題的新認識,也是黨中央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

2004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行了第十四次集體學習,強調要認真總結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歷史經驗,大力加強執政理論建設。

所有這些,都為《決定》的作出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備和實踐基礎。

這份文獻,反映了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的新挑戰新要求。

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既給我們帶來機遇又使我們面臨挑戰;國內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期,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的出現,嚴重制約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歷史任務的完成;黨員干部隊伍的發展壯大,使黨的隊伍中出現了思想水平不高、領導能力不強、組織軟弱渙散、腐敗問題增多等現象,嚴重影響著黨的執政效果;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發,凸顯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不協調、不完善。

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越來越成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關鍵性因素。

這份文獻,體現了十六大以來中央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思路。

《決定》完整地提出了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奮斗目標。

《決定》明確了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為關鍵,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努力使黨的工作和自身建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基本要求。

《決定》把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

《決定》還把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問題納入到黨的建設的文件中,明確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建設一個善於治國理政的執政黨,黨中央吹響了“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進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