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1期【8】

作者:    發布時間:2012-08-08   
分享到 :
2012年第1期【8】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學術總結
(2011年12月11日,於延安)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董學文

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的年會,我們是在特殊的年份裡召開的。說它特殊,一則是今年黨成立90周年﹔再則是前不久召開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其三是上個月22號,在中國文聯九次、中國作協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做了重要講話。可以說,全黨全國上下,都在隆重熱烈紀念和慶祝黨的生日,都在同心協力地吹響向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軍的號角。在這樣喜慶而振奮的氣氛中,我們研究會以“毛澤東詩詞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為年會主題,這是很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的。年會的這個主題,就決定了我們的研討和撰寫的論文,從內容和形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倘若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講,那就是我們更加深切地意識到毛澤東詩詞不僅是形象感人、詩意盎然的黨史畫卷,即它是用詩寫的黨史,是從黨史中提煉出來的好詩,同時它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極為重要的載體,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這個概括如果能夠成立的話,那麼,它預示著在新的形勢下,毛澤東詩詞將成為並會持續成為全黨全國人民開展愛黨愛國教育、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生動教材。
根據此次年會的情況,我下面談這樣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第一,要借助六中全會的東風,把毛澤東詩詞研究和宣傳提升到新水平。
六中全會《決議》中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之更好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這為我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也指明了方向。毫無疑問,我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不是“為研究而研究”,也不是“為欣賞而欣賞”,而是為了讓它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能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呢?我相信,幾乎是沒有人會得出否定的答案的。我們說,毛澤東詩詞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和藝術魅力,可謂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的一個杰出代表。這樣講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六中全會的《決議》還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由此可見,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最為緊要、最為根本的任務就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了這個東西,社會主義文化才能同封建傳統文化、資本主義腐朽文化區別開來,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發展史上最為先進優秀的文化。我們有理由說,毛澤東詩詞恰恰是飽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的藝術精品。它在這個方面的優勢,是其他任何思想與文藝作品所無法替代的。作為文化產品,毛澤東詩詞本身就是“興國之魂”,就是“先進文化的精髓”,就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我們應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學習、研究、宣傳、弘揚毛澤東詩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推動毛澤東詩詞研究在觀點和方法上的創新,使之更好地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使之在鑄造信仰、弘揚正氣、張揚理想方面做出更為驕人的貢獻。時間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一點是會在越來越多的人那裡取得認同和共識的。
第二,要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加強毛澤東詩詞研究人才隊伍的建設。
胡錦濤同志曾指出:“理論研究隻有同社會發展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眾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引自陳奎元:《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人民日報》2011年11月1日第5版)毛澤東詩詞研究,同樣也是如此,同樣應當跟社會發展的要求、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群眾的現實實踐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六中全會號召要“把學術探索和藝術創作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之中”。我們要遵照這個精神,努力把毛澤東詩詞學術研究的成果真正轉化為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軌道上去。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但很不夠,還有許多工作等著我們去做。
為了使毛澤東詩詞研究為我國社會主義的文化發展繁榮多出一份力量,今后我們要特別注意發現和培養毛澤東詩詞研究的后繼人才,注意發現和培養高素質的學術研究和傳播宣傳骨干。特別是要努力造就一支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好、勇於開拓、銳意進取的中青年毛澤東詩詞研究隊伍。這是一個時不我待、迫在眉睫的任務。我認為,目前實現這種任務的條件是基本具備的。隻要我們放開手腳,善於發現,精心培養,積極吸納,大膽起用,毛澤東詩詞研究領域一定會是能者濟濟、人才輩出的。在人才問題上,我們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要採取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措施,把這項工作盡早提到日程上來,盡量做好。我甚至有個提議:與會的每位代表,回去以后,都主動聯絡培養一兩位年輕的毛澤東詩詞愛好者和研究者,明年的年會上,爭取見到更多的青春的面孔。我想大家一定會贊同這樣的看法:發現和培養毛澤東詩詞研究的后繼人才,這是搞好毛澤東詩詞研究,使之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和關鍵。
第三,簡述這次毛澤東詩詞研究論文和學術研討形成的一些特點。
這次研討會的大題目受到普遍歡迎,廣大會員和各級領導對此次會議給以充分重視。這次年會,我們共收到論文(包括以寫詩代論述的)有121篇,印入《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清樣本)》50篇,論文作者的地域分布也比較廣,只是限於會議的規模,我們隻邀請了不到一半的論文作者前來參會。這其中,毛主席老家韶山、黑龍江望奎縣、江蘇省各地的來稿較多,我們也未能都吸收他們來與會,這是很抱歉的。不過,這種踴躍來稿的局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毛澤東詩詞研究是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的,說明我們的毛澤東詩詞研究隻要貼近現實,輻射歷史,吻合時代,體現出文化研究上應有的自覺和自信理念,還是很有前途、很有活力的。
這次年會,大家比較多地探討毛澤東詩詞的“史詩性”問題。這個特性,應該說前人不是沒有人總結過,只是今天我們再來談論它,別具一番滋味,別有一番深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毛澤東詩詞在其歷史和評價上曾出現過起伏,可是,經過歲月的沖刷和磨洗,當浮躁和偏頗的議論褪去,人們冷靜理智地思考下來之后,便不難觀察到毛澤東詩詞和我們黨可歌可泣歷史,是交相映照、光輝不滅的。有人曾說:一個詩人贏得了全中國﹔一個詩人比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獲得了更久遠的聲譽。這就是因為毛澤東詩詞同中國革命歷史有著那種互為表裡、息息相通的緊密聯系。
當我們說毛澤東詩詞是“中國革命史詩”的時候,如果展開來談,那麼大體可以涉及以下幾個層面:
其一,毛澤東詩詞不是一般的革命詩詞,它確乎是那種集中融合了中國共產黨人智慧和對中國革命切身體會而高昂抒發出來的氣勢磅礡的詩篇。從上世紀20年代初到如今,我們黨由成立而成長而成熟,經歷了奮斗與探索並進、光榮與夢想交織的崢嶸歲月,領導億萬各族兒女繪就了一幅逶迤而又大氣凜然、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老黑格爾曾經說過:“史詩,就是一個民族的‘傳奇故事’”。(黑格爾:《美學》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08頁)毛澤東詩詞,正是革命和建設中的中華民族“傳奇”的雲卷雲舒的歷史畫軸。毛澤東詩詞不是一般的具有無產階級立場和世界觀的進步詩人的作品,而是親身領導了黨、軍隊和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和宏偉建設事業的領袖型詩人的作品。這就決定了它自然而又深度廣度地體現了我們黨的本質精神和完整風貌,體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內在原則和具體綱要,閃爍出中國共產黨耀眼而卓絕的思想光輝。如果說理論是現實的先導的話,那麼,作為藝術品的毛澤東詩詞,則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現實在精神和審美境界上的升華。
其二,從現有發表過和未發表過的近百首的毛澤東詩詞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幾乎涵蓋了我們黨從建黨前到上世紀70年代中葉各個重大的歷史時段。在將近60年的風雨歷程中,毛澤東詩詞創作像一幅綿延的國畫,展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風濤浪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毛澤東詩詞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沿革,互為映襯,血肉相連,它們像“形式”與“內容”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開天辟地的歲月、土地革命時期、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文革”十年,我們都能在毛澤東詩詞中找到了藝術的呈現、精心的描繪和清晰的縮影。這是一個奇跡。無論你說毛澤東詩詞是出生入死、披肝瀝膽、屢建奇勛的詩體自傳也好,無論你說它是氣勢恢宏、境界高邁、鏗鏘有力、典雅精致的藝術概括也好,不過,這樣的一個持續長久的美學和詩學現象,不要說是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就是在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都是僅見的。這是毛澤東詩詞史詩品格的一個不容置疑的証明。
其三,藝術是直擊人的心靈的。毛澤東詩詞那飛揚的文採,那吐納環宇的氣象,那抓人魂魄的魅力,什麼時候讀來,都讓我們喚起歷久而彌新的朝氣蓬勃的記憶。歷史——即便是如火如荼的革命史——也會漸漸地老去。但是,那些映照和浸透歷史風雲的詩篇,卻可能獲得了常青的生命力。這就像馬克思說希臘神話那樣,它“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頁)。毛澤東的許多詩篇已經過去大半個世紀了,但如今捧讀,仍好像是剛剛為我們寫就的一般,依舊洋溢著跳動的脈搏,散發著燃燒的氣息,充盈著如見老友、如飲甘醇的情切感。它所昭示的意境,所鋪展的場景,所呼喚的理念,與我們今天的感情世界仍然是那樣的接榫與合拍。毛澤東詩詞在感悟和認知歷史方面,的確起到了窗口和橋梁的作用。從這裡,我們窺見了黨和革命歷史的曲折長廊﹔從這裡,我們被引領到體會和理解崇高革命傳統的遼闊港灣﹔從這裡,我們的確得到了讓人心動的藝術享受。這就是毛澤東詩詞史詩品格帶給我們的東西。
如果再談一點,那就是毛澤東詩詞同時也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品行、操守、氣質、氣度、審美靈感的絕好載體,成了呼喚和培植這種品行、操守、氣質、氣度和靈感的教材和標杆。這些精神性的因素,同樣是黨的歷史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側面,是黨和民族文明塑造中的一座無形的豐碑。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行的﹔一個政黨,也同樣如此。毛澤東詩詞把我們民族、我們黨的優秀精神和品格,可以說表現到了完美的極致:襟懷天下、力主沉浮,堅韌果敢、愈挫愈奮,摧枯拉朽、自信篤行,檢視煙雨、舒歌正氣,迎風踏浪、信步閑庭,攻堅克難、勇攀險峰,雪壓冬雲、金猴奮起,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毛澤東說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是屈原這位偉大愛國者“生命長存的見証人”(費德林:《費德林回憶錄:我所接觸的中蘇領導人》,周愛琦譯,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頁)。在現實中,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品格操守、人生境界和奮斗精神,不知要比屈子等古代聖賢要高出多少倍。毛澤東詩詞實際成了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心中的“精神原子彈”,成了“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清·沈德潛《說詩晬語》)的典范和楷模。這便可以解釋,為什麼它是“史詩”,為什麼人民中流傳的毛澤東詩詞的名句,要比流傳的古典詩詞名句還要多。由此觀之,我們緊緊抓住毛澤東詩詞的“史詩性”進行研究,是很有道理的。
第四,談一談有關毛澤東詩詞的“詩味”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和毛澤東詩詞的史詩品格直接聯系著的。誰都承認,毛澤東詩詞有一種別的詩詞所無法相比的“味道”。這種“味道”,有時候又很難界說。當然,你可以做審美的解讀,或豪放,或剛陽,或瀟洒,或浪漫,或崇高,或霸氣,等等。但是,我個人以為,這種“味道”,如果簡單地用一句話來概括,那麼,似可說其最為核心的“味道”,恐怕還是有一種力透紙背的雄渾而厚重的歷史感。
不少先哲曾經這樣說過:能從歷史中讀出詩來,能從歷史變遷中感受出詩來,才可謂是真正的大詩人。歷史中是蘊蓄有詩的,但它需要的是發現,是徹悟,是概括,是提升。也就是說,歷史的內涵,包括紅旗漫卷、黑手高懸、炮火連天、彈痕遍地、橫掃千軍的戰爭生活,也包括一橋飛架、銀鋤起落、遍地夕煙、曙光初照、長島人歌的和平生活,隻有悟出它的哲理,賦予鮮活的形象內涵,給歷史以巨大的概括力,它才能成為好詩。這一點,毛澤東詩詞是極為出色地做到了。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形象是詩,思想是詩,戰爭是詩,政治也是詩,其思想是襯托在瑰麗的詩的智慧和語言之中的,其新穎深切的詩感和豐沛飽滿的情緒,是和歷史的呼吸和命運緊密聯結在一起的。尤其是,我認為毛澤東能從歷史中、從戰爭中看出詩來,而且是洋溢著辯証法和唯物史觀的詩篇,這在人類詩史是不多見的。這使他的詩不僅構成了特殊形式的歷史文獻,而且在藝術上也是風標高致、位為神品。
請允許在我這裡稍微多說幾句有關毛澤東詩詞的“歷史感”和“歷史味”的問題。
記得司空圖說過:“愚以為辨於味而后可以言詩也。”(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司空表聖詩文集箋校》,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頁)可以說,辨析詩“味”,是研讀和欣賞詩詞的重要一環。詩“味”是有多種的,“歷史味”只是其中一種。那麼,就毛澤東詩詞的“史味”而言,還能不能再做進一步的辨析呢?我以為是可以的。坦率地說,詩成為史,是不難的﹔而難的是,史成為詩。歷史上有“歷史味”的詩人不乏其人,透出“歷史感”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屈原的辭賦、漢樂府,曹操、陶潛、李白、杜甫、蘇軾、陸游、辛棄疾、龔自珍、黃遵憲的詩,都抒發了特定歷史時空的感情,都可納入具有滄桑歷史感的作品之列。可是,今天讀起來為什麼這些作品的震撼力不如毛澤東詩詞的震撼力來得強烈呢?除了可能與我們對那段歷史隔得太久、不夠熟悉有關外,恐怕與他們的歷史觀畢竟已經落伍,不能跟毛澤東的歷史觀相比,有著更直接的原因。前人的史觀,還是英雄史觀、人性史觀、消極史觀,而毛澤東的歷史觀,是人民史觀、唯物史觀、積極史觀,這就在審美哲學上產生了高人一籌的效果。譬如說,1964年春的一首《賀新郎·讀史》,毛澤東從“人猿相揖別,隻幾個石頭磨過”開始,筆墨縱橫,寥寥數語,就幾乎囊括了整個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這種高超的駕馭能力,是不能不讓我們把歷史當作審美對象來欣賞的。似還可這樣說,毛澤東詩詞的“歷史味道”,最為精華的是內蘊了馬克思主義的味道,蘊涵了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我們從毛澤東詩詞中,體會出的“歷史味”,帶有濃烈的歷史唯物主義氣息。這確是毛澤東的一大發明,一大創造。甚或可以說,毛澤東詩詞具有獨特中國色彩的馬克思主義的“味”。
可能有人會問:難道馬克思主義的“味道”,也能夠作為詩“味”來評鑒嗎?我的回答,當然是可以的。這種“味道”,說穿了,就是活的辯証法,就是思想上的詩意,就是歷史運行規則和方向的揭示,就是對歷史舉重若輕的關照和把握,就是選擇歷史道路時的一種心理和情感上的高峰體驗。換一種說法,這就是用詩寫成的毛澤東思想,就是用詩詮釋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這一點,成了許多詩人難以達到的宏觀歷史大敘事的高邁境界。
“味”,本是中國傳統文論中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既是一種生命體驗的閱讀方式,也是沉潛於作品中的境界躍升的空間。它是意味、情味、韻味、滋味、味外之味等的綜合體,並且與形而上的“道”息息相關﹔它呈現出的是一種不可言傳的應目、會心、暢神的感覺。比如,毛澤東詩詞中的寫到的“山”、“水”、“雪”、“長空”、“斜陽”、“彈洞”、“楊柳”、“山花”,從詞採到形象,從情感到思想,聯系到歷史境遇,你會發現無不透露出一股哲學的結晶——馬克思主義哲學結晶的味道。這大概可以說是毛澤東詩詞橫空出世、聳立詩壇,“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劉禹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蘇軾)的根本原因,也是把它放在三千年詩史上考察,依然是站得住腳的藝術瑰寶和大眾化的千古絕唱的秘密所在。
同志們、朋友們,這次年會,會期不長,可是大家感到會開得很圓滿,收獲也很大。這得益於與我們聯合主辦本屆年會的中國延安干部學院領導和同志們的大力支持和熱情接待。短短兩三天裡,我們對巍巍寶塔山、潺潺延河水,對這片養育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熱辣辣的黃土地,產生了深深眷戀之情。我1973年寫《張思德》一書的時候,來過延安。近40年過去了,這裡完全變了,變得快認不出來了。我們有這麼好的會議條件,又受到這麼好的款待,請允許我代表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理事會,代表與會的全體同志,向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的領導,向辛勤參與會議服務的所有朋友,表示誠摯而衷心的感謝!
毛詩會年會每年舉辦一次,明年的年會正在積極籌備之中。我們期待著與同志們明年再會。

附: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第十一屆年會入選論文目錄

試論毛澤東詩詞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關系 季世昌
馬克思主義對毛澤東創作詩詞的意義 丁 毅
屹立時代最高處 超往鑒今勵后昆——毛澤東詩詞中
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民族堅韌精神的鑄就芻議 吳直雄
學習、繼承毛澤東的開辟、超越精神——毛澤東詩詞
學習筆記,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鄧國棟
毛澤東詩詞對中共偉業推動作用的歷史考察 龍劍宇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淺議 李前高
毛澤東詩詞與中國革命 薛建民
光輝的歷程 壯麗的史詩——讀毛澤東詩詞 李同義
用詩詞寫成的毛澤東思想 范二水
試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詩歌 胡迎建
學習毛澤東詩詞的時代精神 趙玉華
毛澤東詩詞中可持續弘揚的時代精神 樊惠彬
論毛澤東詩詞中的社會中國形象 趙小琪 常 莉
毛澤東詩詞中的人生哲學 劉 偉
毛澤東詩詞建構新中國形象的精神資源淺論 王靜儀
毛澤東詩詞體現的群眾觀點 方大明
毛澤東詩詞中的人民觀 馬運中
毛澤東詩詞的群眾觀點論析 李鬆凌
人民偉力的高亢頌歌——毛澤東詩詞中群眾觀點淺析 李新民
長島人歌 芙蓉朝暉——詩人毛澤東與新湖南建設的律動 夏遠生

試論毛澤東詩詞在詩詞審美史上的地位 劉漢民
論毛澤東詩詞中的“氣” 張永健
毛澤東詩詞的情趣和理趣 吳歡章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特色及地位 馬文芝 張慶輝
試談毛澤東的詩序藝術 朱永芳
論毛澤東詩詞的時空描寫藝術 俞 良
試析毛澤東詩詞的地理屬性 王健虎
毛澤東詩詞中的胸中有“數” 鄧家福
毛澤東的詩詞創作和詩歌理論對中國詩歌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胡國強
毛澤東與陳毅:詩歌主張和創作個性之比較 龔國基
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光輝的詩章 陳福康
毛澤東詩詞是現當代文學史上超古邁今的革命史詩
——從毛澤東詩詞必須入編現當代文學史談起 李德身 李淑蓮
毛澤東詩詞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著中的地位演變與沉思 何聯華

毛澤東詩詞是溫史育人的可貴教材 高雲梧
毛澤東詩詞在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鼓動作用 吳海坤
毛澤東詩詞是黨的思想建設的好教材 張書祥
試論毛澤東詩詞中的勵志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李 麗
《八連頌》對當代大學生的教育意義 欒英育
從重慶“唱紅打黑”看毛澤東詩詞歷史觀的當代實踐意義 陳宏琳 錢昭楚

詞開大境意蘊豐——讀《沁園春·雪》 孫績元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讀毛澤東的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高陽春
《<中國婦女>題詞》與新民主主義時期毛澤東婦女解放思想的解讀 趙 春
激揚文字中的反霸外交——《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國際背景探析 薛 琳
毛澤東早期詞作《歸國謠》考辨 黃玉杰
毛澤東詩詞若干意象詞語手法淵源流變索隱 蕭永義
從《挽易昌陶》看毛澤東的學詩之路 蕭海川 蕭光乾
毛澤東與周世釗的傳奇詩交 吳美潮 周彥瑜
郭沫若對毛澤東詩詞疑難問題的解答 李曉航
對胡適毛澤東詩詞批評的批評 邵建新
1976年外文出版社英文版《毛澤東詩詞》出版概述 宋蒼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