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策

作者:程军 崔友平等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7日    

自2009年7月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乃至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中央党校第38期中青一班三支部部分学员以“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题,于5月10日—15日赴上海开展社会调研,通过深入走访人民银行和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全面了解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家整体利益及企业经营的影响,查找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瓶颈,结合我国“一带一路”、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等。提出下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我国全球战略布局意义重大

货币国际化一般是指一国的主权货币被普遍用于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之中并因此而广泛进入境外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中,成为价值的一般承担者——国际媒介货币的过程(vehicle currency)。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实力增强的必然趋势,

1、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打破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霸权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三个特点,一是信用货币为主,二是美元为主,三是对美元缺乏有效的约束。在这样的货币体系下,美国可以根据本国的利益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支持本国过度举债的经济消费模式,刺激经济增长;当出现问题时,利用量化宽松政策,向其他国家输出由于本国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的通货膨胀,转嫁矛盾,让全世界替美国买单。

回顾近几十年间发生的金融危机,其表现形式几乎都是支付和兑换美元的危机,引发本国货币币值的大幅波动,经济一蹶不振。美国却能够凭借美元霸权从危机中迅速恢复,以“收割机”的角色摄取他国的国民财富。全球金融危机已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稳定的国际化货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推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选择,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2、人民币国际化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货币的国际化根本上是为国家利益服务,货币的国际地位也应与国家的综合实力相匹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更是充分体现了大国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和结果。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我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 使我国能够发挥“货币主场优势”,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

3、人民币国际化可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就是要利用全球资源解决国内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过渡的关键阶段,企业“走出去”也伴随着人民币的“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后,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大大降低, 为企业的资金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4、人民币国际化可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

高度国际化的货币需要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会促进人民币计价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完善。同时,我国还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提升国际话语权,争取更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5、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收支管理并提升本国福利

美国是没有所谓的外汇管理部门的,原因就是在于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元,美国不需要为持有其他货币而付出管理成本。此外,实证证明当更多的人使用本国货币时,按照这种货币价值尺度购买的商品价值也将上升,本国福利得到提升。此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央行可以很低的成本发行货币,换取实际资源而获得高额收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式启动近六年来,我国按照“先经常后资本,先长期后短期,先企业后个人”的顺序,有步骤地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由于我国对外经贸体量庞大,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跨境收付量快速增长。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使用的第二大结算货币,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中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的比例已接近2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境外直接投资(FDI)中使用人民币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海关、商务部门等我国涉外经济统计均实现了本币化。

2、离岸人民币市场已初具规模。据中国银行估算,目前境外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存量已达2.7万亿元;境外人民币信贷、债券和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快速增长。亚洲、欧洲、北美、大洋洲已出现众多特色各异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3、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等的统计,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和第五大支付结算货币;我国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超过3万亿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定,在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指定了人民币清算银行;超过30个国家和地位的货币当局将人民币资产纳入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机构、个人愿意接受和持有人民币。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才起步不久,要真正成为一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货币还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目前绝大多数人民币跨境收付是发生在中国内地与境外之间,尚未形成境外第三方之间的大规模收付流转。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主要集中在贸易结算环节,离岸人民币信贷、投资、交易等市场总量有限,金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境外居民对人民币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

中国银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跟踪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使用情况。2014年末,离岸人民币指数为1.2%,而同期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种货币的离岸指数分别为48.80%、25.92%、5.80%、5.60%,说明人民币与主要国际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使用份额的差距仍然较大。

随着境外人民币存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及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预期的消除,前期开放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各种政策红利(主要是在经常项目下)刺激作用已减弱,从2014年起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的增长率大幅放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需要新的动力。

当前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1、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程度较低。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还存在多方面管制,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尚不能自由地开展跨境资本项目交易,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也存在限制。这不仅制约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使用人民币的意愿,更不利于国外货币当局配置人民币资产、吸收人民币储备。

2、人民币在岸市场、离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货币国际化功能的发挥需要发达的境内金融市场做支撑。例如,过去十年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一直伴随着美国国债市场扩大和余额的扩张,但当前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缺乏深度、规模有限,投资标的较少,同时目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金融产品种类还不够丰富,交易规模较小,这都妨碍境外投资者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3、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计价结算体系中尚未完全摆脱“美元影子”。虽然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人民币支付结算量增长迅速,但有很多情况是贸易合同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结算。我国出口中很大部分为加工贸易,仅处于国际供应链条中的一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境内企业缺乏定价话语权。我国进口货物中有很大份额是大宗商品,如油品、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这些大宗商品传统上盯住几个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所的交易价格,均为美元计价。例如,近期中俄两国签署了天然气供气协议,交易双方(俄气集团和中石油集团)均希望以本币计价结算,但未来实施中仍需先以美元确定价格、再套算成人民币或卢布,仍无法真正摆脱美元影响。

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推进的过程,目前仍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现成的、符合我国实际的成熟模式和经验可以参考,需要不断总结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这一过程虽然艰巨复杂,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趋势是确定的。要从国家利益的全局出发,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统筹考虑人民币国际化与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以及资本项目开放的关系,既不停滞不前,也不急于求成,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建议如下:

1、扫清障碍,提高人民币可兑换性,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一是加大开放力度,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消除人民币在资本项目流通与可兑换方面的限制。调查显示,人民币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境外主体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币值的稳定性,货币的可兑换性、可投资性以及使用的便利性。近年来,人民币币值始终较为稳定,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方面,目前资本项目的跨境证券投资、借用外债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管制。建议在未来3-5年稳步实现有管理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在总体思路方面,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特别是要保持汇率制度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协调。建议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依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稳妥可控的原则,下一步重点推进金融借贷、跨境证券投资项目下的自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合理的资本管制。对于一些对经济金融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境外主体赴境内发行债券、参与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仍应实行一定的管理。

在具体政策方面,建议统一中外资企业的外债管理政策,取消规模管理,转向以负债率和币种匹配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适度放宽对外汇的管理,允许境内进口企业在境外市场直接购汇后支付进口款项,满足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灵活地开展资金交易的需求;允许境内企业基于真实贸易结算需求,在离岸市场办理远期汇率锁定等,从而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风险规避工具;鼓励境内企业赴香港上市,并允许H股分红相对自由汇回,加强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连通和人民币的使用;进一步开放境内债券市场,放宽QFII和QDII的额度管理,提高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便利性;降低个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适时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QDII2)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额度内投资境外不动产及资本市场等。

二是继续加强与境外货币当局的金融合作,消除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限制。建议继续加强我国与东盟、泛亚、拉美地区的区域金融合作,与各国监管部门加强区域政策协调,密切国家间经贸往来并推进双边本币结算;研究区域汇率稳定机制,共同抵御国际经济金融特别是货币动荡的风险;继续加快推进人民币对小币种货币报价,支持商业银行开展对客报价;积极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和接受度;扩大双边货币互换范围和规模,引导境内外商业银行参与其中,实现货币互换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完善人民币清算网络,在更多的国家建立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和设置人民币清算行。

2、培育市场,提高人民币可投资性,拓展在岸离岸市场

目前,人民币通过贸易、投资等渠道“走出去”,已经在境外市场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这些“走出去”的资金要在离岸市场“留得住”,还能够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渠道“回得来”,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成熟、活跃、高效的金融市场。

一是健全在岸金融市场。欧元刚刚推出的前几年较为成功,主要归因于欧元区固定收益市场的极大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应首先致力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交易品种,并在此基础上放松对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的管制,做大规模。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有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内金融市场的支撑。

二是构建多元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驱动,因势利导”的原则,推动台湾、新加坡、欧洲等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发展多个位于不同区域、侧重不同职能、功能互为补充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在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上,足够的人民币的流动性是保障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定价有效性和交易流通性的关键,这也是决定未来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际经验,只有当一个债券市场的规模达到3500亿美元时,才有对大型国际机构投资者来说可接受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因此,建议继续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形成资金在海外市场的沉淀;大力发展人民币存款和结构性投资理财产品、投资避险工具;适时稳步发展离岸股票、保险、基金等业务;与境外监管机构协调跨境金融监管政策,规范和指导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3、把握机遇,与“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相互促进

一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东亚各经济体在产业结构上与我国存在较大互补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平均贸易量占我国总贸易量24.55%,要在双边贸易结算中提升人民币的使用。对于资本输出而言,要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平台,向 “一带一路”沿线的公路、铁路、通信管网、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其中一部分要实现人民币的资本输出。此外,要积极推动部分周边国家还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让人民币成为在区域内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货币。

二是充分发挥自贸区“试验田”作用,试点跨境人民币政策。将前期上海自贸区的各项人民币创新政策尽快推广至全国,在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建设中结合当地特色出台人民币相关政策,并可借区域自贸试验区机遇先行试点各类人民币离岸债券、QDLP,GDR(全球存托凭证)等创新业务,为后续推广积累经验。

4、推动人民币进入国际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体系

扩大人民币商品定价影响力的两个实现途径。一是国内交易所将境外的交易商“请进来”,如现有的天津渤海商交所跨境人民币结算、上海黄金国际板以及酝酿中的上海原油交易中心等。二是人民币“走出去”,目前港交所、新交所、芝加哥商交所都推出了离岸人民币计价产品。但从影响力而言,第一条途径更为重要。要继续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提供账户服务、货币兑换、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代理经纪、贸易融资、抵质押、托管服务等一系列的特色服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国内、国际综合业务优势,助力提升人民币定价影响力。

5、强化保障,提高人民币的便利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优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人民银行主导的CIPS系统将于年内上线,在该系统后续的建设和完善中,首先,应制定严格准入标准,建议允许中国境内中外资商业银行及境外的港澳清算行直接接入,其他境外银行间接接入,确保资金高效汇划和信息安全的协调。其次,实现与主要资本运作系统对接,包括外汇交易、证券交易系统等,成为多功能、一体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再次,拓展系统功能,接受主要货币计价的资产作抵押,为参与方提供及时、充分的流动性支持。

二是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完善人民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境内外企业的政策宣传和产品推介,针对企业反馈的需求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项下的供应链产品、结构性投资避险产品;资本项目下境外人民币发债、海外并购贷款、股东贷款、海外上市资金募集、财务顾问等产品;配合我国监管部门做好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进货币直接挂牌、双边货币合作等工作。

三是培育面向市场的人民币国际化业务人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境内外金融监管制度沟通协调、国内金融市场开放、金融衍生产品创新设计、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机制、全球人民币清算系统建设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积极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出色的业务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队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战略,推动和落实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是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适应人民币国际化部分法律法规需完善或修订。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公司法等需作相应完善或修订。

总之,经过六年多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地位与作用已经不容忽视,对国际经济金融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要继续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机制改革工作,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做好法律、制度、人才方面的保障,多管齐下,促进和扩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

(课题组成员:程军、崔友平、张迎红、王小岩、雷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