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十五年

作者:郭伟伟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23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迅猛推进。全球化以及苏东剧变对古巴的冲击与挑战是巨大的,使古巴失去了国际依托和“支柱”,国内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美国趁机加紧对古巴实行封锁高压,企图借苏东剧变之风一举搞垮古巴社会主义政权。苏东剧变和美国的封锁,正如卡斯特罗称,好似在哈瓦那的上空爆炸了一颗经济原子弹,使古巴进入了自1959年革命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但十多年过去了, 古巴在苏东剧变的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傲然屹立在加勒比海上,欲摧弥坚,创造了神奇的“古巴奇迹”。

一、古巴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

1993726,卡斯特罗在纪念攻打蒙卡达兵营4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 为了拯救祖国、拯救革命、拯救社会主义成果,古巴需要实行政策调整与革新。从而标志着古巴进入了以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此后,每年均有新的改革举措出台。199710月,古共“五大”召开,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并在1993年以来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一些有长期发展战略意义的改革举措。2006731,劳尔·卡斯特罗接手国家最高权力,加速推进改革,提出要对古巴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

1.改革农业经营机制,实行国营农场合作化,允许农民承包闲置土地。长期以来,古巴农业中国有成分占绝大部分,合作社和私人所占比例很小。为克服国营农场经营不善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调动起近百万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19939月, 古共政治局通过决议,将原有的国营农场或企业转变为具有合作社性质的“合作生产基层组织”,这是古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大改革。1993年底,古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有土地合作化的法令,将上述改革措施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

2.放宽对个体经营的限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作用。在城市改革方面,古巴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合理发展的方针,逐步加大市场因素在古巴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活跃城乡经济,改善对城镇居民的服务质量,政府规定,个人、集体农民、国营企业和军队的生产单位在完成上交任务后均可出售自己的多余产品,也可通过代理商出售,只有少数产品仍须由政府控制。

19939月,古巴政府宣布允许在部分行业中实行个体经营和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为了规范个体私有经济市场,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条例,对参与个体经济劳动者的条件、行业道德标准、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收费价格、税率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规定,个体经济劳动者仍然享有与国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劳动者一样的免费医疗权和受教育权,从而促使更多的人大胆投身于私有经济活动。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针对国企长期亏损的状况,19988月, 古政府颁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187号法令, 正式开始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推行新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完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企业在制定人员编制和生产计划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能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财务机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亏损企业由1989年的71%下降到2002年的20%,既减少了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又使企业通过调整整顿,大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4.实行金融体制改革与工资制度改革。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实体经济系统运行发生的变化,古巴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建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相分离的金融体系。1997528,古巴颁布第172号法令,决定成立古巴中央银行,将原古巴国家银行一分为二,古巴国家银行不再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只行使商业银行职能。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了银行支付体系,加强了金融监管,保障了金融体系安全,提高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使之基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工资制度改革也在进行之中,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制度,取而代之的是按工作状况和贡献确定工资额的做法。取消工资上限,根据生产率和产量核算工资。

5.改变传统单一支柱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旅游业。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长期以来因其糖产量在世界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世界上最甜的岛国”或“世界的糖罐”。古巴经济长期维持以蔗糖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加大了经济的脆弱性。苏东剧变所带来的经济困难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古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加之国际市场糖价下跌,近年来,古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一改过去以生产蔗糖为主的单一经济,压缩甘蔗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农牧业,扩大粮食和蔬菜种植面积,提高稻米产量,以解决国内严重缺粮的困难。同时加大甘蔗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降低糖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为解决外汇短缺等问题,古巴效仿多米尼加,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使其成为创汇、安置就业和发展其他相关产业的重要途径。

6.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采取机动灵活的政策吸引外资。相比较而言,古巴的对外开放要先于国内改革起步。早在19822月,古巴就颁布了关于吸引外国投资的第50号法令, 但长期未能实施。199110月,卡斯特罗在古共“四大”上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他强调指出,外国投资“与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并不矛盾”。

19922月,古巴政府对1982年制定的外资法进行修改,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同年7月,古巴全国人大又将有关合资企业的条文纳入修改后的宪法,确定合资企业是古巴经济中的一种所有制形式。199410月, 古政府宣布将包括糖业在内的所有生产部门向外资开放。1995420,古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使古巴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19959月,古巴颁布新的《外国投资法》(第77号法令)及其他法规,对外国投资者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为其创造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19966月,政府又颁布了第165号法令,规定创办自由区和工业园区, 允许自由区从国外引进所需资金或劳务总额的25%, 自由区以外的生产机构经批准可同区内的生产企业实施联合。19975月开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值得称道的是, 古巴政府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鼓励外商在附加值高、对环境破坏小的旅游业、蔗糖副产品业以及电讯、生物技术和石油能源等行业进行投资。

7.推行灵活务实的“多元化、全方位外交政策”,在反封锁中开拓新的国际发展空间。面对世界形势的新格局,古巴共产党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摈弃原先过分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认识,超越意识形态的障碍,积极开展多元化、全方位外交,与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寻求广泛的合作。

首先,古巴对美国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以斗争求生存但不激化矛盾,既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又变通某些政策,以利于改善两国的关系。古巴在抨击美国政府的同时,注意将美国人民同美国政府区别开来,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与美国学者、单独的国会议员、企业界及宗教界人士和旅美侨民等建立了广泛的民间联系,以此来推动古美关系的改善。20025月,应卡斯特罗主席邀请,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了古巴,成为古巴革命胜利43年来第一位访问古巴的美国前总统。

其次,作为拉美国家之一,古巴把修好与周边拉美邻国的关系,回归拉美大家庭作为外交的重点,力争重返“泛美体系”。古巴领导人频频出访拉美国家,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并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了地区一体化组织———加勒比国家联盟, 签署了拉美禁核条约,同近10个拉美国家签订了双边扫毒协定,赢得了拉美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第三, 古巴重视西方国家在打破美经济封锁方面的作用,利用西方国家的矛盾,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往来,以缓解美国的封锁和禁运。

第四,古巴虽然对苏东剧变持否定态度,但仍尽力维持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经过多年的努力与调整,古巴已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此外,古巴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越南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并积极发展同亚太、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二、古巴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古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渐进的、谨慎的、全面的、有创造性的改革与开放。总的看来,古巴的改革开放进程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不能变成“改向”。古巴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古巴的改革开放借鉴了国际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包括前苏联“毁灭国家、毁灭历史、毁灭秩序”的改革教训,以及拉美一些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所暴露的问题,一开始就强调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把改革开放同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维护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古巴领导人认为,改革的目的是“改进这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摧毁这个制度”,改革不仅要谋求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而且要保卫古巴革命取得的成果。

2.稳健性:“稳定第一,改革第二”。古巴的国际环境远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更为困难和复杂,“命运使我们在距美国九十海里的地方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九十海里,而且是几英寸,因为他们占领着我们一块领土,他们违背我国人民的意志在那里保有一个军事基地。我们在这一斗争中单枪匹马。”①由于古巴特殊的地理环境、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国内非常脆弱的经济基础,促使古巴领导人对改革不能不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把社会稳定作为进行经济改革时加以考虑的首要前提,把改革可能带来的社会冲击限制在人民承受力的范围内,对可能影响稳定的、带有风险的改革措施尤为慎重,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代价,不给美国任何可趁之机。因此,古巴的改革是先从对外开放开始,再进行国内经济的改革。

3.公平性:坚持公正原则,注重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古巴十分重视公平问题,坚持社会公正原则不动摇。在制定社会政策中,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古巴坚持了绝对公正、相对公正和社会团结三个基本原则,即:使每个人都享有上学、就业和医疗的绝对公平;有4%5%的相对工资的差别,兼顾社会下层的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妇女和农民;体现整个社会的团结与和谐。在“特殊时期”,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古巴把有限的物质财富以最公平的方式进行分配。领导人公开承诺,决不让一个人无衣无食,流离失所。古巴一直保留了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险方面为全民提供的免费服务,切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在福利分配方面,古巴实行平均分配制, 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劳动报酬并享受社会福利。政府始终把保持较高比例的社会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计划中的主要目标。

由于古巴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教育和医疗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古巴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得到增强。广大人民在苏东剧变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这对古共在特殊时期巩固政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独特性:既借鉴他国经验,但又不照搬,始终从本国国情出发。古巴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强调从本国特殊的国际环境出发,从古巴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走自己的路,探索有本国特色、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古巴吸取了苏东剧变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的教训,特别是吸取了自身过去照搬苏联模式的历史教训,强调要“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卡斯特罗多次强调,改革一定要从古巴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借鉴别国的经验,但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即使是同样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越南的经验,也不是完全照搬。古巴领导人对中国和越南改革开放的经验十分重视,但同时指出,古巴与它们“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由于各国的客观条件不同。”

卡斯特罗强调,古巴“可以利用某种市场形式”,但“不能服从于市场的盲目规律”。古巴其他领导人也多次表示,古巴不打算实行市场经济。古巴在所有制上进行了谨慎的变革,在允许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放弃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坚决捍卫国有经济的存在, 凡是适合并可以继续为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的企业都不会被私有化, 这是古巴经济改革的一项总原则。古巴对外资实行开放政策,但实行有选择、有控制的开放,国家对外资的引进和利用加以调控,以避免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古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明显的成效, 逐步探索出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适合古巴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注释:

①菲德尔·卡斯特罗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1月版,第163页。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 1 月号)(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