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

作者:郗卫东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30日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的思想贯穿报告全篇,成为其中的一个亮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在十七大报告的第三部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以往相比,这里把信息化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新五化”中排在第二位,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变化。

此外,在报告的许多部分,都体现了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例如,在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在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强调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第九部分“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在第十二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提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等。

综上所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是民生建设、国防建设、党的建设,处处都贯穿着信息化的思想,充分说明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对今后我国信息化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对文化建设正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专家预言,从十七大报告所蕴涵的丰富的信息化思想以及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信息化领域将发生五个不可逆转的变化:

1)我国的信息化实践,将催生出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新兴生产方式,并将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供有力支持。

2)网络文化将成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必将与其他文化形态相融合,共同构成新时代的社会文化,甚至产生网络文明。

3)各领域信息化的领军人物和事业骨干,将从非IT人员中产生,信息技术将全面落地,以更融洽的方式从后台走向前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4)企业信息化依然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企业在信息化工作中获得自主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面临着技术思维的障碍。

5)信息化从物质资源管理开始过渡到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的管理对象将以时间资源为主,重点是各类能力单元的时间资源。这五个转变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以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诞生最为重要。

从上述发展走向来看,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将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十几年来,互联网从无到有,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以中国为例,200811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1231,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2.1亿,比上年增加了7300万人,增幅超过50%。按照这一发展速度,到今年年底我国将超过美国2.15亿的网民数,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在2007年新增的7300万网民中,向各层次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的网民增长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互联网。同时,我国农村网民也快速增长。截至2007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262,年增长率为127.7%。事实证明,农村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互联网消费市场,而且随着 “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乡乡有网站”等乡镇信息化普及工程的推进,农村互联网市场必将大有可为。可见,如今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已经开始重构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

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互联网以其及时、海量、互动、分众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的主渠道,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70%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知识、商务交易、休闲娱乐、交往联系,甚至通过博客、播客、维客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和传播网络作品。CNNIC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民首选的互联网应用已经发生了转移:娱乐成为我国互联网最重要的网络应用,前七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序依次是:网络音乐(86.6%)、即时通信(81.4%)、网络影视(76.9%)、网络新闻(73.6%)、搜索引擎(72.4%)、网络游戏(59.3%)、电子邮件(56.5%)。其中,体现互联网娱乐作用的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排名明显靠前,94.2%的网民对互联网的娱乐功能给出了正面评价。

互联网近年的快速发展证明,网络信息快速传播、有效互动等特点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速度,扩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面,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文明价值观的普及力度。但互联网在开阔人们视野、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网上大量淫秽色情、封建迷信、凶杀暴力等有害信息的泛滥还难以有效遏制,有的鼓吹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宣扬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有的进行网上违法犯罪等,给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网络上垃圾文化的泛滥,多元价值观念的传播也在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念;社会突发事件在网上舆论的发酵和放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以“补偿性、极端性、大众性”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的网络文化正在形成,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冲击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以说,网络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世界上所有的现存文明都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必将被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远远抛在后面。

三、加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我们党对网络文化建设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2007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专门会议上,中央又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李长春、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从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高度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网络文化被如此明确而且重要地被提了出来,足以体现出中央对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

大力加强网络先进文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时代对党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1、打造一批主流网站,构筑网上重要阵地。要通过传播快捷、高效、受众多、覆盖面广的互联网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着力打造一批主流重点网站,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展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提升网络文化品位,并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舞台上站稳脚跟并赢得一席之地。这不仅关系决定着一个国家内在的精神凝聚力,也关系着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的塑造。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富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主动权的高度,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最大限度地延伸主流舆论的宣传触角,努力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用主流媒体的声音占领网上新阵地。在这方面,主流文化单位和党的理论研究与宣传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主动进入互联网,共同构筑传播先进文化的网上阵地。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主流网站的建设,加大财力和政策扶持力度,进行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目前,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导、以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积极参与的网络文化阵地新格局基本形成,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一批主流网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相对而言,我国理论和宣传网站的力量尚显单薄,覆盖面还有欠缺,协作也有待加强,我们在这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作为我党重要的理论宣传部门,在利用互联网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中央编译局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大有可为。

2、不断丰富网络内容,提升网络吸引力。网络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和丰富性。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容,就难以吸引众多网民;而如果没有网民的广泛参与,网络的内容也不会丰富多彩。当前,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与有限的文化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和途径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优秀的文化内容难以为青少年所接受。同时,许多网络缺乏富有文化底蕴和气息的资讯,导致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大行其道。实践证明,只有发动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努力创作,成为网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源泉,用网民的创作塑造并丰富网站的文化内涵,网站才能植根于网民这片沃土,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和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例如,2007年,十一家网站联合开办“网上大讲堂”,新华网、人民网等188家网站成功联合举办“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网络作品大赛,中央编译局与中共北京委讲师团联合在“宣讲家”网站上创办“中国共产党文献库”,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从不同方面对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提升影响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这方面,主流网站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习惯,更多地采用访谈、直播等网民喜闻乐见的音视频形式,广泛运用论坛、网评、博文等网络互动模式,用“网言网语”说“网事网情”,与网民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和网民关注话题,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领网上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网络吸引力。

3、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监管,有效维护网络健康发展。对于网站的管理,要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首先,要准确地把握网络作为一个新传媒、新载体、新阵地的客观规律,探索出一套符合网络客观规律的运行办法和管理办法。其次,从管理的角度讲,管的目的并不是要管死,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发展它。为此,网络媒体、网络管理者和网络使用者要形成一个责任共同体,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责任上形成一体,在发展上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网络媒体的健康发展。网络媒体应充分认识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自觉抵制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以及不道德行为,真正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网络管理者要为网络的生存、运行和发展制定政策,规范行为,创造环境;网络使用者要依法、以德使用网络,满足自己对网络的需求。最近几年,我们在网络监管方面取得了一些十分可喜的成就。例如,2007年,十部委联合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有效净化了网络传播环境;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开通反垃圾邮件平台等,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网络文化管理模式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网络制度文化建设长期缺位,使得部分地方仍简单移植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由于国家网络文化立法滞后,地方网络文化管理规定总体上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支持,很多领域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的状态;目前地方普遍存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网络文化的现象,行政手段亟待规范,法制管理手段欠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网络文化管理方面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解决。

综上所述,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先进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按照大力发展、积极利用、科学管理的要求,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马列主义文献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