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陈晋在“周恩来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陈晋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周恩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13620日在“周恩来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阐述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在历史上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艰辛探索和精心指导,为今天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很关心文化建设,都有比较突出的文化情结,都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很高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周恩来同志,一生与文化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组织和领导着各项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经验和理论,对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的指导作用,是我们今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具体说来,周恩来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值得一谈。

第一,周恩来作为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大国总理,关心和指导文化事业,领域之广、论述之多,与文化人的交往之密,倾情之深,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周恩来的文化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文学艺术、文物出版、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体育运动和知识分子等诸多方面。1998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周恩来文化文选》,便收入他1938年到1975年的讲话、报告、批示、函电、题词210篇,印成书便达到54万字。这本书基本上反映了周恩来在文化建设上的基本思想。因为他关心文化事业,所以他特别喜欢和文化界方方面面的人交朋友。他和文化界的交往,不单纯是工作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真情的。对此,在座的前辈们最有发言权。这里,我想引述作家冰心晚年的一个说法。她说:我所见过的和周恩来总理有过接触的人(不单是文艺界),无不感到总理对他和她,都是特别地关心和爱护。这并不奇怪,因为总理是中国亘古以来付出的“爱”最多而且接受的“爱”也最多的一位人物。

第二,周恩来总是结合时代的需要和文化创造发展的规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的文化思想在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仍然有现实意义。比如,在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夕,周恩来就提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这就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把文化建设放到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来强调。他指出:文艺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要铸造别人的灵魂,首先要铸造自己的灵魂,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他用“寓教于乐”的成语精辟地说明了文艺的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辩证统一的关系。他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薄古厚今。这四句话要成为文艺工作的方针,座右铭。”他大力倡导发扬艺术民主,提出在文艺创作“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他要求尊重艺术规律,希望“大家都来研究规律”。为纠正“左”的错误偏向,他鲜明提出“文艺工作也要‘两条腿走路’”,“要从思想方法上学会‘两条腿走路’”;他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把引导人与感召人结合起来,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他强调文艺欣赏和评论要尊重人民,提出“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他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方针和政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业务水平的提高和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主张。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发展体育运动的问题上,他主张的“胜不骄,败不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概括了体育运动的精髓。他强调城乡共同发展,重视预防疾病,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卫生建设,中西医结合发展,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医疗卫生建设思想,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他强调要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周恩来的文化思想中,这类既反映时代要求,又符合文化规律的论述,还有很多,在我们今天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工作中,是应该珍视和遵循的。

第三,周恩来的风范品格,本身就是一种感人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在这方面,周恩来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和倡导。周恩来曾经说过:“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的一生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这种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周恩来多次说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这种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尤其应该记取和发扬的。周恩来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表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种谦虚谨慎的精神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座右铭。周恩来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并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这些,都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的重要内容。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义,对即将在全党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有启发的。

总之,周恩来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代伟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化建设担负着增强道路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使命。中国梦是中国人凝聚已久的文化情结。中国梦自然也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我们民族文化复兴的目标。我们聚集在一起,学习研究周恩来的文化思想,认真总结周恩来与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记取和发扬周恩来的精神作风,像周恩来那样真正彰显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益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有益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化建设和中国梦的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