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

——由周恩来对“领导者”的阐释想到的

作者:杨明伟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3日     来源:党的文献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的干部如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对这个问题,周恩来思考颇深。1954年11月3日,他到外交部给全体干部作报告时,曾经做了这样一番阐释:

“一个领导者应当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同志偶像般地来看领导,要具体地看,全面地看。他是不是够做一个好的领导,即使够,也还要看他有什么缺点,帮助他改正。一个领导者应当经常反省自己的缺点,努力克服。一个领导者要从群众中吸取新的血液,加强自己,获得帮助,否则就不能成为共产党的领导者,人民民主国家的领导者,社会主义的领导者。”

这段话,实际上是给“领导者”作了一种很好的阐释——面对群众,领导者应该是真真切切的、“赤裸裸”的。

周恩来所讲的这种“赤裸裸”精神,笔者体会,大致有这样三层含义。

一、这种“赤裸裸”精神,就是要求领导者站在群众面前时,应该是“具体、全面”的,从而也是生动的,不是“偶像般”的。

领导者必须真正同群众站在一起,而不能当“孤家寡人”,也不能当群众的“偶像”。这种要求,在群众出现困难的时候更加重要。1961年,当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严重困难之时,怎样找到克服困难、战胜灾荒的办法?这年的3月8日,周恩来曾向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驻华使节介绍了中国的一条关键的措施:“在困难时更要注意我们的一切工作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如果党和国家干部在工作上、作风上有丝毫脱离群众的地方,就会在战胜困难、克服灾荒方面增加阻力。”他还批评说:“目前的毛病,还是我们发号施令太多,走群众路线太少。”

“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领导干部就应该是具体、全面和生动的,是群众认为可爱的。这样的领导者,必定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因为“群众可以识别……谁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谁是假马列主义者;谁是革命的,谁是不革命的;谁起先锋队的领导作用,谁为人民服务,谁不为人民服务;谁是人民的勤务员,谁是官僚主义者”。这些话,是1963年2月周恩来在会见外宾时说的。他还说过,接受群众检验的领导者,必定是公仆而不是“老爷”。1968年9月20日,周恩来在北京市工业系统整党座谈会上又说:“不要说高级领导做官当老爷,就是一般的党员在群众中间也做成一个小老爷,这怎么行呢?”

周恩来特别反对将“党员”和“群众”分开来的做法,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其实党员也是群众。如党员认为自己不是群众,就变成高人一等。正确的提法应该是:党员群众和非党员群众,或者党员干部和非党干部”。

在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完全不同的。无产阶级的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的“赤裸裸”,是完全地回归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而资产阶级的统治者在人民群众面前,却是另外一种“赤裸裸”,正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二、这种“赤裸裸”精神,就是要求领导者应该把自己的缺点让群众了解,从而通过群众的帮助得以改正。

领导者在群众面前,他们的言与行应该是“透明”的,应该表现出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自己的缺点错误。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北京和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的老师们谈心时,讲到“担任了政府的领导”、“也在某些时候和某些部门做了一些负责的工作”的人仍需要“学习和改造”时,他以自己的革命经历为例,认为自己“也犯过很多错误,栽过筋斗,碰过钉子”,但是,犯了错误要有信心改正,“不要当作包袱,要把它丢开。丢开了还不算,还应该公之于众,作自我批评”。“犯了错误,关起门来检讨是需要的,更需要的是到人民中去学习。”

周恩来总是敢于在群众面前袒露自己的缺点、错误。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干部会上就曾提出:“领导威信不是从掩饰错误中而是从改正错误中提高起来的”,“只有那种要虚荣爱面子的人才会怕揭发错误呢!”他后来多次在干部、知识分子、民主人士、文艺界人士及青年人中间讲,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引以为鉴。1961年7月,他在上海与文艺工作者座谈时,有人提议他把自己的一生写成一本书,他笑笑说:“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毛泽东也是提倡这种“赤裸裸”精神的。1952年1月16日,毛泽东接到华北军区第十军党委关于三反情况的报告,其中提到:“许多首长不愿检讨反省的事,被赤裸裸地揭发出来。”毛泽东当即批示:“各军师团一律要照十军这样做,彻底肃清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各级军区检查各军三反情况时,即以十军这个报告为标准,凡照这样做的,就是好的;凡不照这样做的,就是坏的。”

三、这种“赤裸裸”精神,就是要求领导者要从群众中吸取新的血液、新的营养,以丰富、充实自己。

领导者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和智慧来充实自己。早在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就为自己写了一个《我的修养要则》,其中一则便是讲与群众的关系,他写道:“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一个月以后,他又在一篇《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讲话中提出:领导者“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1958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期间就改进政府工作的问题提出建议,其中一条重要的建议就是“去接触实际和接近群众”。

“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要求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地向群众请教。1962年2月,周恩来在与文艺界领导人谈话时,向他们提出了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党委必须小心翼翼,听取群众的意见”;“党委要与专家、内行、群众商量着办事,不懂就承认不懂,向群众请教。”

体会周恩来所倡导的领导者应该“赤裸裸”地面对群众的精神,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作一个共产党的领导者、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与人民群众必定是血肉相连的,血与肉之间,必定是一体共存、不可分割的,当然也应该是“赤裸裸”而无掩饰、无障碍的。

(作者杨明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来源:《党的文献》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