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创作感悟

作者:张军锋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5日     来源:百年潮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编写、供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的教材之一,选取了贺页朵的“宣誓书”、傅烈的“绝命书”、寻淮洲的“请战书”、王尔琢的“托孤书”、卢德铭的“行军书”、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夏明翰的“就义书”、赵一曼的“示儿书”、左权的“决心书”、陈然的“明志书”共“十一书”,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11集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以下简称《十一书》)就是以此为基础拍摄制作而成的。

微纪录 大影响

2019年11月21日,《十一书》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共产党员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同时上线,每天一集连续播出。接下来几天里,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中央主流网站先后转载,形成一股强劲的“十一书”热和缅怀先烈的正能量旋风,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网络空间进一步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在12月6日举行的《十一书》作品研讨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说,《十一书》的创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互联网传播,它从一封书信、一张照片的小切口入手,故事感人至深,节奏明快,很受年轻人的喜欢,短短十几天就能够取得上亿的点击阅读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传播,与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关系很大。

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透露,节目推出后11天内,节目视频的全网播放量近2亿,抖音和微博还开设了“十一书”话题,总访问量超过1.6亿。截止到2019年12月6日上午10点左右,节目视频的全网播放量超过2.5亿次,其中60%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十一书》微博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761.3万,和一部热播电视剧的话题阅读量相当;《十一书》在短视频平台广受欢迎,快手后台传来的数据已经超过了1800万点击量,单个作品比如说《行军书》是472.5万点击量,《两地书》是266.2万点击量。

2020年1月17日,在由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纪录中国理事会承办的“2019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系列推选活动”中,《十一书》获奖。

过去我们担心正能量主旋律内容在网络视听这个空间里没有吸引力,《十一书》的传播让我们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正能量主旋律作品的价值和力量,看到了党史、新中国史、军史等红色历史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十一书》的播放弹幕中,“泪目”两个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能够在网络视听空间让年轻人“泪目”,这是正能量主旋律最直接的价值体现。

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充分利用融媒体手段,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向广大宣传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作为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权威平台,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发挥自己的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而微纪录片《十一书》的创作和传播,就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小切口 大情怀

长期以来,我们的党史宣传失之于“简单”和不接地气。一讲到革命烈士在敌人酷刑面前大义凛然,就让人想起“中国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句话,但往往忽略了先烈们为什么能够宁死不屈背后作为“人”的真实一面。把先烈还原为有血有肉的人,用年轻人容易接受也喜欢接受的方式讲述先烈的故事,是《十一书》创作的重要思路。

“十一书”为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私人书信。

书信,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心语”和生命的记录,是袒露灵魂的表白。真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是打通历史与现实的最好通道。

张朝燮烈士在给远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妻子王经燕的信中说,“就是我们的感情也要社会化,不要把对于私人感情的热烈,超过对于团体感情的热烈。”“我们的特别关系是永久存在的,不过现在我们只能把它埋在深深的胸怀里。不然就要误了我们公共的使命。”在他的心目中,私人感情的热烈不能超越对党的感情,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陈毅安烈士给恋人李志强的信中说:“六妹爱鉴:老实不客气对你不起了,也已经同别人又发生恋爱了,这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喜欢同她恋爱,世界上的人恐怕没有不钟情于她,这个人就是列宁主义。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在与恋人幽默的言语之间,透露出他对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新社会的无限向往,而这,正是一个革命者随时准备为信仰献身的内心表白。

“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还可以再讨一个或继承一个,你就当作没有生我这样一个孩子。我并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这是革命烈士傅烈1928年就义之前,留给父亲的一封遗书。作为家中独子,傅烈一直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子承父业。但在上海学徒的傅烈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决心赴法勤工俭学,结果父子俩大吵了一场,傅烈去法国寻求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与父亲再未见面。傅烈被捕后,在就义前给父亲满怀愧疚地写下了这封信。这封信语气平静而从容,对自己的牺牲早有预料,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只为因此让父亲悲伤感到愧疚。

“现因时局转变,为了不连累家庭,今后我暂时不寄家书,你们也不要来信。我没有钱寄回来。”这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卢德铭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堂堂的国民革命军的团长,居然连贴补家用也无能为力。短短几句话,显示出一个革命者在动荡的时局中决心忘掉一己之私,义无反顾投身革命、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决心和意志。

王尔琢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他离家报考黄埔军校时,和青梅竹马的妻子郑凤翠刚刚结婚三个月。从进入黄埔到出师北伐,军旅倥偬的王尔琢一直未能与家人团聚。占领武汉后,王尔琢在汉口租下一处空房,写信让妻子郑凤翠和不满三岁的女儿桂芳来武汉团聚一下。谁知局势骤变,王尔琢来不及等来妻女便秘密前往上海。等他回到武汉时,妻儿已经回乡,他错过了和女儿唯一一次见面机会。王尔琢怀着对妻女的歉疚,给父母写下一封“托孤书”后毅然参加南昌起义。“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这封信成为王尔琢25岁生命中一个长长的剪影。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烈士在就义前给远隔千山万水尚在幼年的儿子的信,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禁不住流下热泪。这是一个伤心欲绝的母亲临就义前给儿子的叮嘱。在敌人的酷刑面前,这位母亲的意志坚如钢铁;遥望尚未成年的幼儿,这位母亲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声泪俱下、满怀愧疚,但在似水的柔情中仍没有忘记教导儿子自己是为国牺牲的、要继承她的遗志。

这些炽烈而深情的信,展现出献身理想的革命者在亲人面前的丝丝柔情,与在敌人酷刑和死亡面前的坚强形成强烈的反差。他们痛彻心扉的呼唤,他们对天伦之乐的渴望,可能显得有点脆弱,但却袒露出善良而高贵的灵魂气息,是真实的血肉之躯和活生生的生命最后的呐喊,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光辉和人格光辉的统一,凄美而崇高!

“重”题材 “轻”传播

传媒研究专家最近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陆居民受访者每天获取新闻的渠道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其中75.25%来源于微信群,62.61%来源于今日头条,39.02%来源于抖音,20.03%来源于微博,信息来自传统纸媒的占0.68%,来自电视的占6.56%,其他渠道占4.24%。

自2018年以来,网络短视频呈爆发式增长。充分利用网络播出平台的巨大节目需求,主动适应网络视频节目的传播特点进行新的尝试,是党史宣传的一个趋势。如何把纸媒的故事转化成适合融媒体传播的短视频,用5分钟讲述一个精彩感人的故事?

长文章好写,短文章非常难,能够一下子打动人心、催人泪下的作品更是非常难。与恢弘的鸿篇巨制相比,微纪录片短小精悍,便于传播,而且回味悠长,会给观众留下更多的心理期待。经过认真策划,我们确定把11封书信作为故事切入点,用悬念而不是娓娓道来地展开故事,聚焦烈士生命中最耀眼的闪光点。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11位烈士的故事,寻找更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团队分3个摄制组奔赴全国相关9个省展开前期拍摄,深入11位先烈的家乡、牺牲地和纪念地采访。在短短10天的拍摄过程中,编导团队在各地党史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挖掘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感人的故事和素材。

在江西永新县,摄制组拍摄农民党员贺页朵的故事时,在他亲手书写的入党誓词的红布上,发现清楚地写着他自己的名字、入党的时间和地点。要知道,在白色恐怖的年代,这样的东西一旦落入敌手,不但会失去自己的生命,还会累及家人和亲友。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贺页朵常在夜深人静时避开家人把“宣誓书”取下来默默诵读。直到解放后,家人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他对家人说,“我入党时,介绍人反复嘱咐,宁愿杀头,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从入党到解放有十多年了,我没有告诉你们,因为这是党的机密啊!”贺页朵对党朴实、忠诚的感情体现了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在成都,我们采访了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她深情朗读奶奶给父亲的“示儿书”,还讲述了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父亲陈掖贤直到1956年才知道英雄赵一曼是自己的母亲,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了20多年前母亲留给他的遗书后痛苦万分,回到家里用钢笔在自己手臂上刻下“赵一曼”三个字,一直到死这三个字还铭刻在手臂上。从网上留言和评论看,这个故事打动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心,让他们瞬间“泪奔”!赵一曼烈士的故事因为三代人穿越时空的对话显得更加厚重。

摄制组在江西永修拍摄的时候,发现张朝燮和他的妻子王经燕这一对革命伉俪早年曾写过一首《我和你》的诗,江西的文艺工作者已经为这首诗谱了曲在小范围内演唱。编导组抓住这个线索,马上找到了两位演唱这首歌的青年歌手,并很快在录音棚里完成了这首歌的录制。这首深情、优美的歌曲成为张朝燮烈士故事中精彩的段落,进而被我们打造成全片的主题歌,后来成为网络传播中的一大亮点。

好的纪录片一定要符合时代传播的特点,要研究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很多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纪录片,虽然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但是对年轻人的影响很小。《十一书》通过家书这个通道,让年轻人进入到革命烈士真实的内心世界,进而对党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筑伟业 念初心

据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28年中,从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93万之多。他们年轻的只有十几岁,年长的五六十岁,大多是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他们中有的广为人知,有的寂寂无名,但他们的牺牲都一样壮烈,值得铭记;他们的故事有的曲折传奇,有的朴实无华,构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大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无论是人们以前不太熟悉的贺页朵、傅烈、寻淮洲、王尔琢、卢德铭、张朝燮、陈毅安,还是人们一直都很熟悉的夏明翰、赵一曼、左权、陈然,《十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越是微纪录,越是要深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他们短暂生命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和不惜笔墨展开的感人细节。这些人物身上,既展现了爱憎分明、坚贞不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境界,又体现出对亲人的柔情、眷恋和灵魂的高贵。正如中国纪录片学会常务副会长祖光所说,《十一书》所揭示的人性、党性,是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这些英烈人物身上展示的人性光芒和党性光芒,构成了作品的深刻和耐人寻味。

在互联网时代,创作更多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正能量作品,更多反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主旋律作品,“润物细无声”地让青年人在感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自觉担负起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是新时代党史宣传的重要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很多,让人十分痛心。我们应该首先从政治的高度理解《十一书》的意义,《十一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通过创新方式,用主流价值观去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责任编辑 黄艳)

(作者:中共中央和党史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展陈和影视工作处处长,研究员)

(原载《百年潮》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