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志、各位专家: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纪念日前夕,我们期待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出版了,我代表中央文献研究室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在中国共产党九十五年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不断丰富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逐步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形成民族解放洪流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十三年的历史,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撰写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全面地反映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并为完整描述历史发展的脉络,前溯至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后延到中共中央转移华北后夺取全国胜利,十分成功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由曲折走向胜利光辉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
下面,我谈四点看法。
第一,全书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中央逐步确立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到陕北。这样,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成了开创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正如1945年2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说道:“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长征结束以后,起是从这个地方起的,转也是从这个地方转的。万里长征,脚走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脚点。我们不是要永远住在这里,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抗战以来,我们的队伍除新四军外,都是从这里出发的。”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的“围剿”,实行战略转移,同时牢牢把握时代的要求,高举抗日旗帜,自觉承担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责,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重大历史关头勇于担当的伟大品格。正是由于实行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才使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从南方根据地胜利地汇聚到西北抗日前进阵地,才使党在国内外风云变幻中始终占据着中国的政治制高点、在历史转折的激流中始终保持着战略主动地位,从而实现了中国革命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转变。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进行艰辛探索。这一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正确处理西安事变,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这一时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成功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一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总结了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指明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正确道路。
第二,全书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硕果。1938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庄严任务。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为实现这一目的,毛泽东在延安发动和领导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自觉。
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在全党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立一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坚强革命领导力量。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并发表讲话。他说,我党近年的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正是为了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民族化,更加适合抗战建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风运动,根本目标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称之为我们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并把它上升到党性的高度。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这里,毛泽东向全党提出我们不但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且还向全党提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庄严任务。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在丰富发展中走向成熟,同时也表明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成熟。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领导条件。党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保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不间断的历史进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全书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成功开展局部地区治国理政的实践活动。
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在各根据地内厉行新民主主义政治,颁布了具有“大法”性质的施政纲领。创造了既有广泛代表性又能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的“三三制”政权,使一切抗日的人民都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开展空前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正确处理了“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使人民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以严字当头,将法治与德治、治本与治标、监督与自律并重,对共产党员犯法者从重治罪,毫不松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斗争,将根据地政府建设成了举世公认的廉洁政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边区政府重视林业发展,提倡植树造林,注意防止水土流失,这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总之,党中央在延安13年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锤炼了党治国理政的本领,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四,全书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凝炼出的伟大延安精神。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造就伟大的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继承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延安时代已经远去,但延安精神作为一个时代的结晶,永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推动当前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当前,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道路上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于这个伟大目标。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重要关节点,汲取历史的智慧是十分必要的。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的积淀。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入研究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一书,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切盼有更多、更好的历史著作不断涌现出来。
以上是我的发言。
谢谢大家!